作为方法论的和美学的『王小波』︱︱︱从房伟的『王小波研究』谈起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梁鸿[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年:2016
期刊名称:创作与评论
期:6
页码范围:19-24
增刊:增刊
所属部门:文学院
语言:中文
ISSN:2095-2554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lycz201606003.aspx
关键词:反讽意味;儿童视角;大炼钢铁;吴晨骏;双重自我;思想方式;空间特征;部队大院;革命青年;当代文学;
摘要:1990年代后期成长起来的文学青年,或者说愿意阅读文学的年青人,有几个没有爱上过王小波?也许中年之后会遗忘,会批判,会有所疑问,但是,在青春最为激荡,最容易被宏大话语制约,最容易被“理想”“时代”“梦想”之类的词语所鼓动的时候,读到王小波,那是怎样的一种震动、震惊,或豁然开朗?
作者其他论文
莫言,诺奖及其它.房伟;张莉;梁鸿,等.山花.2013,123-136.
2012年新锐长篇小说七人谈.张莉;杨庆祥;梁鸿,等.南方文坛.2013,5-16.
“笑”的文学传统与轻叙事.劳马;梁鸿.当代作家评论.2013,135-140.
“玩笑”与“嬉闹”背后的中国镜像——读长篇小说《哎嗨哟》.梁鸿.当代作家评论.2010,139-145.
丁帆:“历史—美学”批评及其启蒙性.梁鸿.当代作家评论.2010,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