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制定及其研究的意义——兼谈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核心”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制定及其研究的意义——兼谈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核心”问题
外文标题:Formulation of Marx\\\'s Theory of Communism and Its Research Significance——On the \\\"Core\\\" Issue in \\\"Three Components\\\" of Marxism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冯景源[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年:2016
期刊名称:东南学术
期:2
页码范围:10-20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SCI(35C0972016020004)
所属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中文
关键词:共产主义;《德法年鉴》;“一个筋斗”;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摘要: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关注文献的探讨。在这种研究中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有一个特点:它是从共产主义理论开始的。可以说,没有共产主义理论就不会有“三者统一”的问题。共产主义理论是“三者统一”的核心。对马克思来说,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理论的制定,是共产主义科学论证过程中的需要,而这种论证是在不同的阶段上进行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阶段性,我们称“理论驿站”。依据“从后思索”的观点,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确立,不仅是理解马克思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学批判研究和哲学批判研究,也是了解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过程,也可以透视出他为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献身的伟大一生的内在原因。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理论...
作者其他论文



马克思对唯物史观"艺术整体"研究的意义及其启示--兼谈中国社会跨越发展的整体性认识.冯景源;林坚.东方论坛.2007,15-20.
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定义"到"定位"的研究.冯景源.东南学术.2010,4-16.
马克思主义不是"三个组成部分"--重读恩格斯《给奥古斯特·倍倍尔的信》.冯景源.探索与争鸣.2010,30-33.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制定--再读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冯景源.东南学术.2009,114-123.
唯物史观研究需要摆脱单一文本解读的模式--探寻唯物史观"原生态"的方法论原则.冯景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3(1),29-35.

相关话题/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 学术 文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