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战争中的城市时空体验:鲍恩笔下的伦敦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战争中的城市时空体验:鲍恩笔下的伦敦
外文标题:The Space-time Experience of the City in War:Bowen's London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尹星[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872

年:2015
期刊名称:外国文学
期:20152
页码范围:71-79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外国语学院
语言:中文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城市形象研究”(14XNJ022)。
关键词:鲍恩#伦敦#战争#废墟#文明重建
摘要:伊丽莎白·鲍恩的长篇小说和短篇故事从女性视角描写了战时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时空体验,历史地呈现了战时伦敦的荒原景象。本文认为,战争暴力虽然把文明变成废墟,但废墟也是重建文明的基础,是人认识自身生命价值的历史时机。废墟蕴含着破坏和重建的辩证法,体现了一种表象的美、颓废的美和救赎的美。鲍恩作品所表现的就是这种为达到永恒的灵魂升华的废墟美学。
作者其他论文



战争中的城市时空体验:鲍恩笔下的伦敦.尹星.外国文学.2015,71-79.
保罗?奥斯特的《玻璃城》:后现代城市的经验.尹星.当代外国文学.2016,13-21.

相关话题/城市 外国文学 文献 中文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