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储蓄率的动态演化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汪伟[1]
机构:[1]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数理经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
年:2015
期刊名称:管理世界
期:6
页码范围:47-62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
语言:中文
ISSN:1002-5502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lsj201506005.aspx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寿命效应;负担效应;国民储蓄率;区域差异
摘要: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不降反升,而且过去30多年区域储蓄率的变化与其人口老龄化进程呈现出高度一致的东高西低的梯度差异,这些都与经典的生命周期假说提出的老年人口负担理论不符.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考虑人口老龄化的寿命与负担效应的三期世代交替模型对上述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分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研究发现:由寿命延长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既能解释中国储蓄率在时间上的上升趋势也能解释区域间的梯度差异,而老龄人口负担上升并没有对储蓄率产生明显的负效应,也对储蓄率在时间和区域间的变化均没有解释力.运用实证模型的结果,本文还对2015~2050年中国区域储蓄率的走势进行了预测,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寿命延长带来的正效应会相对减弱而老年负担效应会增强,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净效应发生正负转换.在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东部和中部储蓄率从2015年开始快速下降,西部储蓄率到2030年左右也会迎来进入下降通道的转折点,最终各区域间储蓄率的梯度差异会缩小并发生反转.
作者其他论文
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汪伟.市场观察.2015,130-131.
中国股市波动率的广义周内特征及其预测模型.施雅丰;艾春荣.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6,36(8),1918-1927.
高等教育回报的质量差异*--对部属,省属与地方高校的比较研究.许玲丽;艾春荣.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1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