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空间隐喻和形状变化对物体内隐时间概念加工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空间隐喻和形状变化对物体内隐时间概念加工的影响
外文标题:Temporal-Spatial Metaphor in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Can Spatial Information be Activated When Processing the Temporal Reference Which Implied in the Changing Shape of Objects?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宋宜琪[1]张积家[2]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
[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年:2014
期刊名称:心理学报
卷:46
期:2
页码范围:216-226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CSCD:5054761)CSSCI(11B0062014020008)
语言:中文
ISSN:0439-755X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lxb201402008.aspx
DOI:10.3724/SP.J.1041.2014.00216
关键词:形状变化;时间空间隐喻;概念双加工理论
摘要: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空间隐喻和形状变化对物体内隐时间概念加工的影响。实验1通过对隐含时间关系的词对的语义相关判断发现,形状变化物体隐含的“先前/后来”的时间概念与“左/右”的空间概念存在着对应关系,断裂式变化(形状变化大)的物体比渐进式变化(形状变化小)的物体激发了更加明显的时间变化感,但物体形状变化类型并未明显地影响对词对语义相关判断的速度和准确性。实验2通过对隐含时间关系的物体图片对的语义相关判断发现,物体形状变化隐含的“先前/后来”的时间概念与“左/右”的空间概念亦存在着对应关系,而且物体形状变化类型影响对物体图片对语义相关判断的速度和准确性,被试对渐进式变化物体的语义相关判断显著快于对断裂式变化物体的语义相关判断,错误率亦低。整个研究表明,在物体形状变化内隐时间概念的表征中,既存在着抽象的符号表征,又存在着具体的形状知觉表征。研究结果支持概念双加工理论的预言。
作者其他论文



结合东巴文学习汉字促进智障儿童的汉字学习.张积家;林娜;章玉祉.中国特殊教育.2014,14-19.
汉语动宾结构惯用语加工的基本单元:来自词切分的证据.马利军;张积家.心理学报.2014,754-764.
汉语言语产生中的词长效应.章玉祉;张积家.心理学报.2014,1232-1241.
中-英双语者的惯用语理解:语义分解性的作用.孙尔鸿;马利军;张积家,等.心理学探新.2014,34(4),339-345.
声符和义符在形声字语音,语义提取中的作用--来自部件知觉眼动研究的证据.张积家;王娟;印丛.心理学报.2014,885-900.

相关话题/空间 心理 实验 文献 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