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产业组织形态,商业信用与农户融资困境的缓解--基于四川省生猪产业的三个典型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产业组织形态,商业信用与农户融资困境的缓解--基于四川省生猪产业的三个典型案例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蒋逸[1]马九杰[2]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年:2014
期刊名称:东岳论丛
卷:35
期:1
页码范围:159-167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37C0032014010024)
所属部门:财政金融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3-8353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ylc201401024.aspx
人气指数:16
浏览次数:16
基金:感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关键词:银行信贷;商业信用;产业组织形态;资金约束;生猪产业;信用担保;农业发展;农村金融;农业合作社
摘要:由于交易成本高,缺乏抵押和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对分散且规模微小的家庭农户提供生产性贷款服务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商业信用作为内生于市场交易的信用形式,能够适应各类市场的微观结构,成为农户获得外部融资的一种工具.那么商业信用能否成为传递银行信用的有效载体,从而更大程度地缓解农户融资困境,自然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生猪产业中三种不同产业组织形态下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结合的三个案例,揭示了在不同的产业组织形态下,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的结合能够缓解不同规模农户的信贷约束.具体而言,银行信贷可以通过“核心企业反担保+金融机构为中间商提供信贷+中间商对农户赊销”、“第三方担保机构提供担保+金融机构对企业授信+企业对合作社社员赊销”和“企业为农户担保+金融机构对农户授信”三种模式与商业信用结合从而将金融资源配置给各类生产规模的农户.
作者其他论文



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对偏远山区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基于鄂渝两地数据.李宾;马九杰.农业技术经济.2014,21-29.
社会网络,信息获取与农户自营工商业创办行为关系的实证分析.吴本健;胡历芳;马九杰.经济经纬.2014,31(5),32-37.
偏远山区新生代农民工向农村家庭转移的收入较少吗--基于鄂渝两地数据的分析.李宾;马九杰.财经科学.2014,131-140.
社会资本与农户风险的非正规分担机制:理论框架与经验证据.吴本健;郭晶晶;马九杰.农业技术经济.2014,4-13.
商业信用,生产规模与订单农业的履约率.蒋逸.现代管理科学.2014,84-86.

相关话题/农业 农村 组织 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