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社会互构论”视野下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社会互构论”视野下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外文标题:Research about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of Social Mutual-Construction"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吴鲁平[1]杨巧[2]
机构:[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政治社会化与青年社会学
[2]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年:2014
期刊名称:社会学评论
期:01
增刊:正刊
所属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中文
关键词:社会互构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全球化#机制  theory of social mutual-construction#college students#political socialization#globalization#mechanism
摘要:本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野,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项目所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为证据,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的诸多理论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研究发现:(1)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质是个人与众多社会化机构之间多元主体互构的过程;(2)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一方面体现了新型现代性理论所倡导的社会化的价值目标,即培育具有主体性的现代公民,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与之相悖的性状;(3)当代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重要的具有时代标识的特征,如传统性与现代性政治认同相互交织,“爱国”与“爱世界”对立与兼容并存,中西政治制度认同和谐共生等等,均与他们身处中国社会转型及全球化所带来的“时空压缩”这一特征存在一定关联;(4)以政治认知图式为核心的选择性建构或“意义采择”,既是大学生在与政治系统互构过程中的一个核心机制,同时,也是构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结果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源泉。
作者其他论文



维,藏,蒙族青年政治制度认同研究.吴鲁平;刘涵慧;简臻锐.中国青年研究.2015,12-19,26.
"社会互构论"视野下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吴鲁平;杨巧.社会学评论.2014,2(1),36-47.
小形式与大效能: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标语口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杨巧;金燕.甘肃理论学刊.2014,69-74.
重大政治仪式的教育效用研究--对参加或观看国庆60周年庆典的1350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杨巧.中国青年研究.2012,69-74,88.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传统社会的教化之道--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研究.杨巧.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38-143.

相关话题/政治 社会 社会学 思想政治教育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