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大寨与小岗:农村典型建构及意义的再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大寨与小岗:农村典型建构及意义的再认识
外文标题:Dazhai Village and Xiaogang Village:Recognition of Typical Rural Construc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陆益龙[1]
机构:[1]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北京100872

年:2014
期刊名称: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20145
页码范围:1-7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社会与人口学院
语言:中文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农村社区建设与农村发展的社会学研究”(12JJD840009)
关键词:大寨#小岗#农村典型#建构过程  Dazhai village#Xiaogang village#village model#construction process
摘要:大寨和小岗分别是集体化时代和改革转折时代的农村典型,对这两种对立典型的建构过程及意义的再认识,旨在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三农问题”。大寨以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创造的生产奇迹而被政治化地建构为集体农业的榜样;小岗则因无法实现集体合作而采取“大包干”的抗争行动而被建构为农村改革典型。两种截然不同的行动方式都被建构为先进典型,反映了典型建构存在逻辑悖论,这一悖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村庄有着自己的特质,农村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尊重村庄和农民的自主选择。农村典型的意义在于价值弘扬,而不宜作为模版去推进复制。
作者其他论文



向往城市还是留恋乡村?*--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实证研究.陆益龙.人文杂志.2014,94-101.
水环境问题,环保态度与居民的行动策略--2010CGSS数据的分析.陆益龙.山东社会科学.2015,70-76.
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陆益龙.社会科学研究.2015,116-123.
族际社会的基层矛盾化解与维稳机制--兼论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陆益龙.甘肃社会科学.2014,1-5.
农民新生产要素的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0 CGSS的实证分析.陆益龙.社会学评论.2014,26-35.

相关话题/农村 社会 社会科学 社会学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