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欧贸易隐含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基于MRIO模型和LMDI方法的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中欧贸易隐含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基于MRIO模型和LMDI方法的分析
外文标题:Carbon Emissions Embodied in Sino-EU Trade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An Analysis Based on MRIO Model and LMDI Method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庞军[1]张浚哲[2]
机构:[1][庞军]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2][张浚哲]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年:2014
期刊名称:国际经贸探索
卷:30
期:201411
页码范围:51-65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44F0692014110005)
所属部门:环境学院
语言:中文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14XNJ008)。
关键词:MRIO#GTAP#中国-欧盟#隐含碳排放#LMDI#MRIO#GTAP#China-EU#embodied carbon emission#LMDI
摘要:文章基于GTAP8构建MRIO模型,计算了中国和欧盟基于生产端和消费端的排放量以及中国和欧盟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及行业分布,并采用LMDI方法将2004~2007年中欧双边贸易中隐含碳变化的影响因素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基于生产端的排放量明显高于消费端,欧盟则相反;中国是典型的隐含碳排放净出口国,欧盟则是典型的隐含碳排放净进口地区。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增加显著,其中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导致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起着削减作用,结构效应总体为增加作用但程度很小;同期欧盟对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的增幅较小,其中规模效应起着增加的作用,而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则起着削减作用 ...More
文章基于GTAP8构建MRIO模型,计算了中国和欧盟基于生产端和消费端的排放量以及中国和欧盟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及行业分布,并采用LMDI方法将2004~2007年中欧双边贸易中隐含碳变化的影响因素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基于生产端的排放量明显高于消费端,欧盟则相反;中国是典型的隐含碳排放净出口国,欧盟则是典型的隐含碳排放净进口地区。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增加显著,其中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导致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起着削减作用,结构效应总体为增加作用但程度很小;同期欧盟对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的增幅较小,其中规模效应起着增加的作用,而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则起着削减作用。 ...Hide

作者其他论文



我国城市天然气替代燃煤集中供暖的大气污染减排效果.庞军;吴健;马中,等.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55-61.
我国出口贸易隐含污染排放变化的结构分解分析.庞军;石媛昌;胡涛,等.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2),2274-2285.
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及其影向因素的分解分析.庞军;石媛昌;闫玉楠,等.经济问题探索.2012,103-109.
实施低碳水泥标准的影响及协同减排效果分析.庞军;石媛昌;冯相昭,等.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9(4),275-283.
绿色贸易政策促进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吴健;霍健;庞军,等.环境保护.2010,32-34.

相关话题/结构 生产 贸易 技术 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