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柔软的疼痛:中国转型期的青春与社会文化解读--以电影《孔雀》为例
外文标题:The Softest Pain: Youth and Social Culture in China's Transition——Taking Peacock as an Example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张琳珏[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年:2014
期刊名称: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卷:30
期:4
页码范围:100-105
增刊:正刊
所属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673-1646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bgxyxb-skb201404020.aspx
DOI:10.3969/j.issn.1673-1646.2014.04.020
关键词:《孔雀》;中国转型期;社会文化;青春;电影
摘要:作为一部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老电影,《孔雀》表现出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和深刻的.《孔雀》一反歌颂青春的常态,从暴力、欲望、空虚、挥霍人手,展现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转型期的青春的灰色基调.影片以个体意识的觉醒为切入点,将其冲破家庭环境、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非制度框架的桎梏,淋漓尽致地呈现,生命在冲突与突破中最终得以绽放,从而实现幻灭后的重生.一方面是电影艺术简单而精致的表现,另一方面是中国转型期社会文化的艺术性表达.
作者其他论文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何虎生;张琳珏.中国民族报.2015,007.
六大党章:进一步严明党纪.何虎生;张琳珏.中国纪检监察.2016,61-62.
二大党章:严明纪律的开始.何虎生;张琳珏.中国纪检监察.2015,62-6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研究.何虎生;张琳珏.北京党史.2015,14-17.
八大党章:首次作为执政党完善党的纪律.张琳珏;何虎生.中国纪检监察.201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