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汉代政治中的“博爱”论说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4

文献详情
汉代政治中的“博爱”论说
外文标题:"Fraternity" in Politics in Han Dynasty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向世陵[1]吴亚楠[2]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年:2014
期刊名称:中国哲学史
期:2
页码范围:29-36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11B0212014020004)
所属部门:哲学院
语言:中文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儒家博爱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3ZX011)。
关键词:仁#博爱#孝亲#公天下
摘要:自春秋发端的传统博爱观念,至汉代基本成型。本文通过对作为刑政的必须要件、以孝治天下的先行和公天下的普爱等博爱观内涵的探讨,揭示儒家博爱论在汉代政治中的基本表现。汉代大一统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内在的凝聚力,仁德博爱是“威势成政”的先导和内核。“博爱之谓仁”的命题虽然晚出,但却集中展示了儒家博爱论的基本精神。
作者其他论文



理想之治的社会调节--以礼乐和合为中心.向世陵.探索与争鸣.2014,86-90.
张栻的"性善"论说.向世陵.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9.
陈应润对图书学的质疑和批评.向世陵.周易研究.2014,67-71.
被"闲置"的"活理"--再辨朱子的"理气动静"问题.吴亚楠.东岳论丛.2014,35(2),16-20.
陈献章哲学的"变易"论说.向世陵.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3(1),5-9,26.

相关话题/哲学 社会科学 基金 中文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