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汉语国际传播的性质,体系和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4

文献详情
汉语国际传播的性质,体系和模式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骆峰[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年:2013
期刊名称: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期:1
页码范围:1-10
增刊:增刊
所属部门:文学院
语言:中文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ygjcbyj201301001.aspx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形势下国家语言文字发展战略研究”
关键词:汉语国际传播;性质;体系;模式
摘要:汉语国际传播是在国际社会通过中国语言文化学习和交流来进行的一种“文化传播”活动,应构建一种有层级无边界的传播体系,以提高传播效率.目前国家正在努力调整汉语国际传播策略,但定位不够明确、传播模式相对单一的问题依然突出.为了获得更多社会力量的理解和支持,国家应该从社会效益出发,尽快建立多元化的传播模式.
作者其他论文



中国证券市场的资金流量分析.骆峰;胡松.湖北社会科学.2006,93-96.
论当代教育话语模式及其发展趋向.骆峰.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9-23.
关注语言生活,共建和谐社会--首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骆峰.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6),89-92.
论权势话语与语言规范.骆峰.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6.
论权势话语与语言规范.骆峰.第四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2004,72-76.

相关话题/传播 语言 汉语国际 社会科学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