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私民"到"公民":网络空间主体的公共性转向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常晋芳[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年:2013
期刊名称:山东社会科学
期:7
页码范围:35-39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哲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3-4145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dshkx201307008.aspx
DOI:10.3969/j.issn.1003-4145.2013.07.008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全球化与信息化中的公共性问题"
关键词:公共空间;网络空间;网络公民;公共性;网络舆论
摘要: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网络空间具有越来越强的公共性意义,成为当代中国公共空间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着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而网民——网络空间的主体——从“私民”到“公民”、从私人性到公共性的转变是网络空间最重要的发展走向.本文对网民的公共性走向作了概念分析、历史概括、哲学反思和价值评价,最后提出,网络空间将成为公共空间的主流和常态,网络公民将成为公民的主体,网络公民和网络空间将为中国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和人民幸福做出更大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作者其他论文
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第十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述评.常晋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25(2),154-156.
全球化主体的反思与评价.常晋芳;任丽梅.求是学刊.2009,36(3),19-23.
文化哲学研究的当代走向.常晋芳;李成旺.学习论坛.2010,26(9),64-67.
从"私民"到"公民":网络空间主体的公共性走向.常晋芳.2010中国信息伦理国际会议.2010,86-97.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面向信息时代?——兼评孙伟平新著《信息时代的社会历史观》.常晋芳.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2,1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