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德性人格取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葛晨虹[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
年:2013
会议论文集: 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
页码范围:6
会议开始日期:2013-12-01
语言:中文
关键词:人格理想;文化环境;人性本质;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修养;本质理论;理论特征;道德教化;罪感文化;内圣;
摘要:人格取向是一定社会制度和文化环境中,出于当下社会的现实需要,通过人性论或理想人格模式表达的社会文化期望和价值取向。它集中体现该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的理论特征和价值观,以及对人的本质和价值的最终理解。每一种人性理论都有自己的人格理想模式,儒家德性主义人性传统,将德性作为权衡人格境界与人性本质的价值尺度。这种德性人格设定和性善取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多样影响。
作者其他论文
守望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葛晨虹.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4,7-8.
我们今天如何弘扬雷锋精神.葛晨虹;袁和静.道德与文明.2012,9-12.
诚信是一种社会资源.葛晨虹.江海学刊.2003,23-26.
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葛晨虹.教学与研究.2013,96-103.
共同价值观:超出想象的国家力量.葛晨虹.道德与文明.2013,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