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历史想象的美学效果——关于《V.》的史料考据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4

文献详情
历史想象的美学效果——关于《V.》的史料考据问题
外文标题:Between History and Fiction: Thomas Pynchon’s Literary Reinscription in V.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王建平[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年:2013
期刊名称:国外文学
期:3
页码范围:77-86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11I0082013030009)
所属部门:外国语学院
语言:中文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V.;历史想象;史料考据;德属西南非
摘要:对欧洲殖民主义的持续关注是托马斯·品钦小说中历史叙事和反殖民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品钦在史料的挖掘、辨析、阐释、借用或移植过程中注入了对殖民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其中反映出的历史意识、美学理念和叙事艺术堪称历史小说写作的范例,也为我们切入品钦的写作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以《V.》中的史料考据为题,探究品钦的历史想象的美学效果:通过植入式叙述,完成视角的转换,重新想象德意志-西南非的殖民历史,实现了"历史性的关怀"。
作者其他论文



论巴斯早期小说中人物的生存境遇--以《漂浮的歌剧》和《路的尽头》为例.曹敏;王建平.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1),92-97,103.
美国印第安文学批评中的民族主义.王建平.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21(2),61-67.
《哥伦布后裔》中的阈限空间.王建平.外国文学研究.2013,35(3),8-17.
《V》:托马斯·品钦的反殖民话语.王建平.外国文学研究.2011,33-41.
《漂浮的歌剧》中的叙事怪圈与人格分裂.王建平.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25(1),33-36.

相关话题/历史 美学 中文 外国文学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