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文学与正义——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4

文献详情
文学与正义——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演讲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张承志[1]李立超[2]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年:2013
期刊名称:当代文坛
期:6
页码范围:4-11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51I0092013060001)
所属部门:文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6-0820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dwt201306001.aspx
DOI:10.3969/j.issn.1006-0820.2013.06.001
关键词:张承志 《心灵史》 红卫兵 巴勒斯坦难民 天课 正义
摘要:张承志称《心灵史》是自己最重要的一本“生命之作”.在出版了20余年之后,张承志对《心灵史》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修订,并制成了精美的“珍藏纪念版”.其后又将“珍藏纪念版”《心灵史》所得的10万美元收益作为“天课”全数捐献给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以及为难民提供土地和食物的穷苦农民.张承志的演讲回顾了自己从清华附中到乌珠穆沁草原再到黄土高原的人生历程,又细述了捐献巴勒斯坦难民之行中所经历的感动与震撼.从清华附中到巴勒斯坦,作为一名作家、知识分子的张承志越过“人心的死海”,用属于他自己的特有的方式进行着对于历史责任的反思与承担,对于人生价值的找寻与追求.
作者其他论文



“分裂”与“合谋”——1990年代的“样板戏热”.李立超.小说评论.2014,81-88.
写在1990年代的“历史”寓言——读余华《许三观卖血记》.李立超.小说评论.2013,119-126.
“流言”:“寻找上海”的另一种可能——再读王安忆《长恨歌》.李立超.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3,43-48.

相关话题/文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中文 历史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