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世纪50年代少数民族社会性质调查与史学论争的互动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4

文献详情
20世纪50年代少数民族社会性质调查与史学论争的互动关系
外文标题: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vestig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Social Nature and Historical Dispute in the 1950s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伍婷婷[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年:2013
期刊名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卷:40
期:5
页码范围:23-31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11C0692013050004)
所属部门:历史学院
语言:中文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古史分期;古典人类学;文化遗存法;学科关系
摘要:重新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献资料和史学研究成果可以发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展的少数民族社会性质调查,既是为了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政治需要,也具有丰富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和强调中国特性的双重追求。更重要的是,从学术的内在脉络来看,社会性质调查本身呼应了史学界关于"古史分期"讨论的需要,其调查材料和结论在后续的论争中被广泛引用,为史学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和资料来源。其背后的原因是,以泰勒和摩尔根为代表的"文化遗存法"这一古典人类学研究范式已经部分改变了中国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关于少数民族社会性质调查的既有研究成果触及不多的重要理论课题。
作者其他论文



回归人物的人类学研究——从“人生史”想到的.伍婷婷.西北民族研究.2011,141-144.
李绍明先生的人生经历与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史.伍婷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12),44-45.
唐代女子的佛教孝亲活动及特点--以出嫁妇为主的考察.李志生;伍婷婷.中原文化研究.2015,81-88.
青山已踏遍,翰墨有余香——怀念民族学家李绍明.伍婷婷.博览群书.2010,84-87.
文本编纂与叙事解读*--基于凉山奴隶社会调查报告形成过程的分析.伍婷婷.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31(1),21-28.

相关话题/社会 人类学 少数民族 文化 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