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经文辩读”的可能性及其价值——以理雅各的中国经典翻译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杨慧林[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年:2012
期刊名称:国际汉学
期:02
页码范围:400-417
增刊:增刊
所属部门:文学院
语言:中文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理雅各;中国经典;委办译本;字面翻译;基督教思想;virtue;西方语境;speak;环球圣经公会;中国典籍;
摘要:"经文辩读"(Scriptural Reasoning)源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文本辩读"(Textual Reasoning)。最初是一群犹太学者秉承柯亨(Hermann Cohen)、马丁·布伯(Martin Buber)、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等人的思想,试图从跨文化和比较研究的角度重读基督教的《圣经》和犹太教的《塔木德》,后来又延展到伊斯兰教的《古兰经》。继1991年创办《文本辩读学刊》(Journal of Textual Reasoning)以后,彼得·奥克斯(Peter Ochs)等人又于1995年成立
作者其他论文
“反向”的神学与文学研究——齐泽克“神学”的文学读解.杨慧林.外国文学研究.2009,31(2),127-134.
诠释与想象的空间:批评史中的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杨慧林.外国文学研究.2006,28(6),53-61.
走出西方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樊篱.杨慧;杨慧林.兰州学刊.2006,20-22.
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教论说的六个问题领域.杨慧林.世界宗教文化.2012,11-16.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科命意及发展趋向.杨慧林.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