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理解宗教——读《宗教与日常生活》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黄剑波[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年:2012
期刊名称:宗教人类学
期:00
页码范围:373-379+5
增刊:不确定
语言:中文
关键词:戚戚焉;Elliot;校读;大学教材;一本;耶稣基督;奥特;世俗世界;多元主义;新纪元运动;
摘要:前些日子应译者之请校读一本宗教社会学译著——亨特的《宗教与日常生活》(2010),虽然属于额外工作,却也颇为享受这一过程,尽管并不是完全同意作者的所有观点,但阅读之时常心有戚戚焉。于此谨将与原作者和译者"思想同游"过程中的一些感触和随想整理为一篇勉强可称为阅读札记的文字。严格来说,这是一本宗教社会学的入门性读物,可以作为大学教材来使用。按照丛书主编安东尼·艾略奥特(Anthony Elliot)的说法,这本书与其他几本书(《文化与日常生活》、《消费与日常生活》、《社区与日常生
作者其他论文
人类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人类学.黄剑波.思想战线.2013,39(3),8-14.
伏羲的多重形象与乡村基督徒的信仰实践.黄剑波.思想战线.2011,37(2),33-37.
心性的身体:医学人类学未来的研究引论.西佩;罗克;罗文宏,等.思想战线.2010,36(6),10-16.
卡里斯玛理论的发展与反思.刘琪;黄剑波.世界宗教文化.2010,86-92.
阐释与反对阐释--对桑塔格《反对阐释》的一种"阐释".王媛;黄剑波.思想战线.2009,35(3),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