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流动性回收与新规划效应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3

文献详情
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流动性回收与新规划效应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外文标题:CHINA'S MACRO-ECONOMIC ANALYSIS AND FORECAST: 2010-2011——CHINA'S MACRO-ECONOMY UNDER LIQUIDITY RECLAMATION AND EFFECT OF THE NEW PLAN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刘元春[1]闫衍[2]朱戎[3]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年:2011
期刊名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期:1
页码范围:5-17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语言:中文
ISSN:1000-596X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jllyjjgl201101001.aspx
DOI:10.3969/j.issn.1000-596X.2011.01.001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决策咨询项目
关键词:流动性回收;新规划效应;中国宏观经济
摘要: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步入了"高位回稳"、"经济常态化"、"价格偏高"、"结构良性化"的运行轨道.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一方面延续了2010年经济运行的逻辑,另一方面将出现货币政策的全面转向、外部环境的变异以及"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启动等新因素,这决定了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复杂但却平稳"的态势.本文利用模型对于相关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者其他论文



2014年将是政治,社会,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刘元春;闫衍.中国经济周刊.2014,82-83.
2014年,中国经济可能爆发危机吗--大改革与大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刘元春;闫衍.决策探索.2014,29-31.
"中国经济2014年大崩溃"论批驳.刘元春.人民论坛.2014,58-59.
高度重视经济悲观主义思潮的变异.刘元春.红旗文稿.2014,15-16.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率雪晶;刘元春.人才资源开发.2015,57-59.

相关话题/经济 中文 社会 文献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