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理论框架与现实追求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3

文献详情
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理论框架与现实追求
外文标题:The Theoretical Frame and Actual Pursuit in the Studies on History of China' s Sociology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郑杭生[1]童潇[2]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2]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年:2011
期刊名称:河北学刊
卷:31
期:1
页码范围:114-120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13C0132011010023)
语言:中文
ISSN:1003-7071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bxk201101023.aspx
DOI:10.3969/j.issn.1003-7071.2011.01.023
关键词:中国社会学史;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研究、发掘和写好中国社会学史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盛世修史"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走向"理论自觉"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在世界学术格局中"强益自我"位势的需要,同时还是一代社会学者对历史有所交代的需要.研究中国社会学史.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在内涵上,中国社会学史是学术进程的复合体:是学术发展史,也是思想更新史,是学科推进史,也是学说传播史,还是矛盾斗争史.根据中国社会学发展脉络的实际,其外延可界定为"中社会学"的框架范畴,既包含了小社会学,也包含了人类学的一部分、社会工作等多项内容.研究中国社会学史,应客观揭示中国社会学的历史进程,根据史料分析综述各学派学术观点,科学揭示中国社会学的成就与不足,把握治史的态度与原则.此外,还应注重对中国社会学史的使用和开掘:从已有的成果中寻找认识中国社会的方式和方法,发掘面对中国社会、反映时代精神的本质问题,对前辈认识中国社会的切入点进行追踪式的"再研究",传承前辈构建中国社会学的特有概念和理论体系.
作者其他论文



"就地上楼":新型城镇化社区的实现形式.张本效;郑杭生.甘肃社会科学.2014,1-5.
"社会互构论"视阈下社会复合主体参与及互构机制.郑杭生;尹雷.甘肃社会科学.2015,4-7.
中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视野,举措与意涵--三中全会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启示.郑杭生;邵占鹏.江苏社会科学.2014,66-74.
舆论焦点掩盖下的中国阶层流动现实.郑杭生;邵占鹏.人民论坛.2014,6-11.
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创刊十周年(笔谈).李文海;马绍孟;郑杭生,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11(1),1-10.

相关话题/社会学 学术 社会 社会科学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