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视域与现代主体性哲学的命运--以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人的本质"理论为中心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郗戈[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年:2011
期刊名称:人文杂志
期:5
页码范围:8-14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中文
ISSN:0447-662X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rwzz201105002.aspx
DOI:10.3969/j.issn.0447-662X.2011.05.002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历史性;主体性哲学;人的本质
摘要:笛卡尔以降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主流,始终是“理性主义一形而上学一人道主义”三位一体的主体性哲学模式.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要求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处于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历史性存在.正是从历史性视域出发对“人的本质”的创造性重释,使得他们在黑格尔之后的现代哲学革命中肩负起了重构与颠覆的历史重任.然而,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历史性视域,开辟了两条不同的理论路向,并由此引发了现代主体性哲学的两种迥异的命运.马克思在批判理性主义主体性哲学的形而上学内涵的同时,又在新的基点上重建了历史性的实践主体性哲学,而海德格尔则试图从根本上拆毁和颠覆理性主义主体性哲学,力求建构非理性主义的历史性生存论哲学.这两种极为重要的哲学形态,为20世纪欧陆哲学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性的思想地基.
作者其他论文
"后黑格尔"虚无主义境遇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以《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为中心.郗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8(5),44-51.
现代消费观念形成的内在逻辑.荣鑫;郗戈.山东社会科学.2015,58-64.
"中国特色现代性"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价值.郗戈.教学与研究.2012,11-17.
资本逻辑的自我扬弃:《资本论》哲学的未来向度.郗戈.学习与探索.2013,14-18.
资本: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现代性动力".郗戈.山东社会科学.2013,30-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