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人间佛教的多元化理解--从对印顺导师《中国禅宗史》重新解读谈起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张雪松[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年:2009
会议名称: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央民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页码范围:299-306
会议地点:北京
语言:中文
关键词:中国禅宗史 人间佛教 印顺导师 《中国禅宗史》 太虚大师 星云大师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印顺导师1947年出版的《中国佛教史略》,发现《史略》同日后印顺导师名著《中国禅宗史》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史略》中将中国佛教史进行分期,并对应了印度佛教中期、后期,将慧能的禅宗判为中国佛教第二期,即印度佛教后期,属“真常”系,与中国第一期佛教,即在南方以“性空”为本的道安,截然不同。包括慧能在内的初期禅宗,属于北方佛教,是比较质朴的。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中国禅宗史》中对江南老庄玄学化的“牛头宗” 的重视,以及将《坛经》的核心思想定为“念般若法”而非《金刚经》。总之,我们应该从印顺导师对佛教、对中国佛教的整体理解和高下判摄,来重新解读《中国禅宗史》,这对加深理解他的人间佛教思想,同太虚大师、星云大师的差异,也有帮助。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太虚大师、印顺导师、星云大师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人间佛教理论模式。太虚大师认为人间佛教是末法时代当行的佛教;印顺导师强调人间佛教是印度佛教固有之意,强调人间佛教是“少壮的”;而星云大师则认为,从印度释迦牟尼佛到中国六祖,佛教的主流都是在行人间佛教,相对前两者,人间佛教更具有广泛性。
作者其他论文
"三教合一"概念的历史钩沉.张雪松.党政干部学刊.2014,24-29.
近现代中国穆斯林人口数量与分布研究.刘泳斯;张雪松.世界宗教文化.2012,73-77.
对般若思想的再认识--以早期汉译经典《道行》为中心的考察.张雪松.佛学研究.2010,198-205.
再述石印明万历刻本《观世音感应灵课》.张雪松.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29-35.
从基督教国家到共产主义--恩格斯《英国状况》解读.刘泳斯;张雪松.党政干部学刊.201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