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平衡·超越:席勒平衡美学的进路--以《审美教育书简》为例
外文标题:Choosing, Balancing, Transcending: the Approach of the Balanced Aesthetics of Schiller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唐闻笳[1]
机构:[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年:2009
期刊名称: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卷:25
期:1
页码范围:158-161,167
增刊:增刊
所属部门:哲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8-2689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bjkjdxxb-shkxb200901029.aspx
DOI:10.3969/j.issn.1008-2689.2009.01.029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怀旧;形式;游戏;审美;平衡
摘要:席勒作为19世纪末期的一位忧虑时代的知识分子,作品中充满了无尽的对一去不复返的自然、完整的人性、过去的怀念.然而他并不沉迷于这种怀旧的情绪,并清醒地意识到现实的不可逆转才是事实的真相.于是,他通过强烈质感的对立,鲜明地摆出了强势的矛盾双方,但阐述问题并不是席勒的最终目的,他所寻求的是"通过美在双重混乱中恢复原状",达到一种平衡的美.这种美的理想状态不是两面的游移、摇摆,更不是抉择,而是通过承认二者的对立,进一步结合,使感性与形式能达到平衡的显现.在二者到达极致,合而为一时,便是这种平衡美的最高境界,超越了平衡的美,以此来达到审美救赎的目的.
作者其他论文
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的思想资源--以《社会主义讨论集》为例.张立波;吴照玉.南京社会科学.2014,41-47.
穿越回忆的缝隙:以《"一大"前后》为例.张立波.天津社会科学.2014,2(2),43-51.
叙述定向:新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张立波.现代哲学.2015,42-49.
"文艺的民族形式"讨论:逻辑,基础和哲学焦点.张立波.学习与探索.2013,128-132.
精神,方法和特性:对待马克思的三种态度.张立波.天津社会科学.2010,05(5),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