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个体安全:一个社会学范畴的提出与阐说--社会学研究取向与安全知识体系的扩展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1

文献详情
个体安全:一个社会学范畴的提出与阐说--社会学研究取向与安全知识体系的扩展
外文标题:Personal Safety: A Proposal and Explanation of a Sociological Category——The Orientation of Sociological Stud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fety - knowledge System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郑杭生[1]杨敏[2]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北京,100872;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081

年:2009
期刊名称:思想战线
卷:35
期:6
页码范围:34-42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53C0412009060008)
语言:中文
ISSN:1001-778X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xzx200906008.aspx
DOI:10.3969/j.issn.1001-778X.2009.06.008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全重点项目"关于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个体安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安全;个体安全;底线安全与品质安全
摘要:安全研究是一个逐渐展开和丰富的知识领域.在各个学科的贡献中,社会学取向的安全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人与社会的安全曾牵动以往社会学家的研究关注,当代社会学理论则推动了安全议题的重新确定.21世纪以来.我们在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中,逐渐延伸出"个体安全"这一方向,对安全的内涵进行了反思,对作为社会学范畴的安全给予了界定.对个体安全的内涵、研究意义和方法做出了较为系统的阐说.在促进安全研究定位于人的实际诉求、切实逼近基层社会和生活一线的过程中,个体安全研究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其他论文



"就地上楼":新型城镇化社区的实现形式.张本效;郑杭生.甘肃社会科学.2014,1-5.
"社会互构论"视阈下社会复合主体参与及互构机制.郑杭生;尹雷.甘肃社会科学.2015,4-7.
中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视野,举措与意涵--三中全会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启示.郑杭生;邵占鹏.江苏社会科学.2014,66-74.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实盘工作探析.武宝瑞;迟爱荣;杨敏.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9),250-253.
舆论焦点掩盖下的中国阶层流动现实.郑杭生;邵占鹏.人民论坛.2014,6-11.

相关话题/社会 社会学 社会科学 甘肃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