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的类存在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1

闁绘劗鎳撻崵顔剧博鐎n亜绁柟鍏肩矌閸岋拷2濞戞挸娲ㄩ~鎺楁嚀閸愵亞鍩¢柣銏ゆ涧閻℃瑩鎮ч崼锝囥偒闁哄倹鐟辩槐锟�
濠㈠爢鍥у姤闁告帒妫涢銏ゆ鐎n喖鍘撮柡鍕靛灣椤戝洦绋夐埀顒€鈻庨檱閳ь剙鍟伴悥娲晬鐏炵瓔鍤犲ù婊冮椤┭勬媴閺囩喓鍙€闁归潧褰炵粭鎾寸▔濮樻剚鍤﹂柟绋挎搐閻i箖寮▎鎰稄闁挎稑鏈崹銊ф媼閸涘﹥绠掔€垫澘鐗嗛ˇ鍧楁偪閹达附锛栭柕鍡曞ree濠㈠綊鈧稒銆冮柛鎺戞椤掔喐绋婇悩鐢电Ч闁兼澘鍟伴悥鍝勄庢潏顐熷亾閺囨氨鐟╁☉鎾翠亢椤曡櫕娼忛崨顓у殼20妤犵偠鎻槐婵嬪箑閼姐倗娉㈠ù婊冩缁夊鈧湱鍋熼弫銈夋儍閸曨剙鐦归悗瑙勭閺嗏偓闁哄鍔栭悡锛勬嫚閵忊剝鐓欐繛澶嬫礀瀵攱寰勫鍕槑闁哄倽顫夌涵鍫曟晬鐏炵偓绠掗梻鍥e亾閻熸洑鑳跺▓鎴︽儑鐎n厾绠栭柡澶涙嫹
文献详情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的类存在主义"
外文标题:From "Anthropocentrism" to "Categorical Existentialism of Man"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欧阳志远[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年:2009
期刊名称:教学与研究
期:12
页码范围:19-23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哲学院
语言:中文
ISSN:0257-2826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yyj200912003.aspx
DOI:10.3969/j.issn.0257-2826.2009.12.003
基金: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 人的类存在主义 物种关系 社会关系 类意识
摘要:在关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走进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上,首先应当厘清"人类中心主义"概念的特定含义,跳出孰为"中心"的思维误区.所谓"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完全无视人对其他生命的依赖性,完全不考虑环境承受能力的生存观和发展观.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阈值是:不能毁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条件,这个极限使人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界中心.人在自然面前应持"人的类存在主义",它是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基础,在自然、社会、思维三个领域实现自由的生存观和发展观.其实现路径是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继在物种关系方面实现从动物界的提升之后,完成在社会关系方面从动物界的提升.
作者其他论文



关于地震预测预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欧阳志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3(1),96-104.
生态文明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欧阳志远.教学与研究.2008,46-51.
"无待自由"及其对当代科学的意义.马佰莲;欧阳志远.理论学刊.2008,114-117.
取消博士生学制是维护博士学位尊严的根本措施.欧阳志远.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5.
伪科学辨.欧阳志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22(1),118-124.

相关话题/人类 哲学 自然 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