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我汉京”:民族主义与国民政府的现代都市认知——以1927~1937年国民政府的首都观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董佳[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大学历史系
年:2009
期刊名称:民国研究
期:01
页码范围:151-161
增刊:正刊
所属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中文
人气指数:13
浏览次数:13
关键词:国民党人;竞争场;统治中心;全体大会;令人;胡汉民;支持力量;国家主权;马超俊;建筑传统;
摘要:北伐胜利后的国民党人显然对于如何建设一个新中国是非常乐观的。他们雄心勃勃、信心满怀,对于建设一个新国家有着庞大的令人咋舌的巨大计划。而这些计划的指导思想,如同国民党的其他政策一样,也同样来源于孙中山。共产党人在致力于重塑乡村社会的努力时,试图把农村作为其主要的支持力量。国民党人则把注意力集中在城市,希望把城市作为其力量的支撑点,并由此最终改变整个中国。一作为国家竞争场域的首都建设作为当时中国的少数几个大都市,地处国民政府统治中心的首都南
作者其他论文
民国时期的宁苏纠纷与省界调整(1927-1936).董佳.安徽史学.2015,79-88.
民国政治与城市规划的地方互动:南京"中央政治区"选址的变更进程.董佳;刘素林.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29(4),149-158.
名作家沈从文为何搁笔转行.董佳.北京观察.2014,72-75.
国民政府时期的南京《首都计划》--一个民国首都的规划与政治.董佳.城市规划.2012,36(8),14-19.
政治视域下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析(1927-1937).董佳.学海.2013,19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