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转型发展中的制度变迁主体类型及其结构性耦合机理分析——中国区域发展水平差距之“谜”的经济学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6-30

文献详情
转型发展中的制度变迁主体类型及其结构性耦合机理分析——中国区域发展水平差距之“谜”的经济学解读
外文标题:Types of the Main Body in Institutional Changes and Analysis of Their Structural Coupling Mechanism in Transitional Development:An Economic Explanation to the "Mystery" in the Disparity of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费太安[1]
机构:费太安,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872)

年:2009
期刊名称:经济体制改革
期:3
页码范围:5-10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51F0352009030001)
所属部门:经济学院
语言:中文
关键词:制度变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风险偏好#微观主体#类型组合
摘要:学者们从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的激励和竞争角度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向市场化过渡过程中经济保持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另一特征是随着改革开放和财政分权,地区间差距逐渐扩大。考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区域微观主体三方在我国制度变迁中的目标追求、约束条件以及不同作为,结论为:由于三类主体的不同目标和偏好组合构成了区域的不同发展路径,并因此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
作者其他论文



地方保护与产业集聚--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刘新;费太安.江淮论坛.2009,56-60,31.
不完全契约下的中小企业关系型民间融资研究.费太安;许光伟.江淮论坛.2008,31-35.
主动反倾销的生产率促进效应:中国证据及其解释.李春顶;石晓军;费太安.财贸经济.2013,68-78.
监管可能性边界的经济学分析--不完全契约的理论视角.费太安;吴小妹.标准科学.2009,90-96.
制度变迁中主体类型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费太安.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7(4),51-56.

相关话题/经济学院 经济学 中文 财政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