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辫子:政治象征与认同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6-30

文献详情
辫子:政治象征与认同
外文标题:Bianzi:Political Symbol and Identity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谈火生[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年:2008
期刊名称:鄂州大学学报
卷:15
期:4
页码范围:12-17
增刊:增刊
所属部门:国际关系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8-9004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ezdxxb200804003.aspx
DOI:10.3969/j.issn.1008-9004.2008.04.003
关键词:辫子;政治象征;认同
摘要:该文主要从政治象征的角度,考察"辫子"作为一种政治符号在明末到民初这一特殊时段所承载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在构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社会认同中的作用.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一、考察"辫子"被"政治化"及其"去政治化"的过程;二、"辫子"在不同的政治思想脉络中所呈现出的不同意义;三、"辫子"作为个人权利的象征在清末民初是如何被运用的.
作者其他论文



西方学界关于总统制,议会制与民主巩固的争论.谈火生.教学与研究.2008,80-86.
审议民主理论的基本理念和理论流派.谈火生.教学与研究.2006,50-56.
在霍布斯和马基雅维里之间--哈林顿共和主义的思想底色.谈火生.学海.2006,130-136.
"民主"一词在近代中国的再生.谈火生.清史研究.2004,34-45.
卢梭的中国面孔--中国卢梭研究百年述评.袁贺;谈火生.政治思想史.2010,01(1),121-136.

相关话题/政治 国际关系学院 文献 过程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