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小学新文学教育——以教材为考察对象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姚丹[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100874
年:2008
期刊名称: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02
页码范围:49-53
增刊:正刊
语言:中文
ISSN:1008-0597
关键词:国语教科书;新文学教育
摘要:19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小学课本的新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是经过改写的,作家以自己的改写实践着小学国语课本的"儿童文学化",从而帮助儿童体认"国语"的美感,养成"信仰新文学的国民心理",这是从根本上确立新文学的合法性;进入中学国语课本的新文学作品内容比较丰富,从选目上能见出编选者对新文学文学观的遵从,包括对"语体文"的捍卫,对被奉为典范的外国文学作品的隆重推荐;教材中大量地选入新文学作品,明显地有利于新文学作品的传播,同时也培植出学生新的"文学感觉"与"文学观"。
作者其他论文
"一个人的文学史"--洪子诚学术研究的范式意义.姚丹.南方文坛.2010,91-94.
民国时期的新文学教育--以中小学教材为考察对象.姚丹.河北学刊.2008,28(4),119-122.
小说《林海雪原》影视化研究.姚丹.河北学刊.2007,27(3),140-144.
"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实践及其成效初析以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为中心.姚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103-123.
"事实契约"与"虚构契约"--从作者角度谈《林海雪原》与"历史真实".姚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9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