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中国环境社会学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洪大用[1]
机构:[1]100872,中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年:2007
会议名称:2007年中国环境社会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论文集:2007年中国环境社会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页码范围:35-50
会议地点:北京
会议开始日期:2007-06-30
所属部门:社会与人口学院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语言:中文
关键词:环境社会学;学科建设;环境治理;社会转型期;公众参与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环境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成长历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作者指出,相对西方环境社会学(特别是美国环境社会学)强调社会研究的环境维度而言,中国环境社会学更加强调环境研究的社会维度。与国内其他环境社会科学相比,中国环境社会学具有关注环境问题的社会原因、关注环境问题之社会原因的综合性,注重分析具体社会过程的环境影响、注重对环境问题的经验分析和研究等特点。作者认为中国环境社会学的成长可以区分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无学科意识的自发介绍与研究”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有学科意识的自觉研究与建构”两个阶段,目前正在呈现走向深化、走向对话和走向组织化的新趋势。作者强调未来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仍然需要承认并坚持环境与社会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这一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继续关注环境研究的社会维度,特别是关注中国社会当下的特殊转型过程对中国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对中国社会转型过程的各种影响。作者认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环境治理已经制度化了,但是这种环境治理具有早生性,外生性、形式性和脆弱性等特征,并且存在着治理主体不完整这一内在的、结构性的缺陷,由此导致中国环境治理 ...More
本文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环境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成长历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作者指出,相对西方环境社会学(特别是美国环境社会学)强调社会研究的环境维度而言,中国环境社会学更加强调环境研究的社会维度。与国内其他环境社会科学相比,中国环境社会学具有关注环境问题的社会原因、关注环境问题之社会原因的综合性,注重分析具体社会过程的环境影响、注重对环境问题的经验分析和研究等特点。作者认为中国环境社会学的成长可以区分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无学科意识的自发介绍与研究”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有学科意识的自觉研究与建构”两个阶段,目前正在呈现走向深化、走向对话和走向组织化的新趋势。作者强调未来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仍然需要承认并坚持环境与社会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这一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继续关注环境研究的社会维度,特别是关注中国社会当下的特殊转型过程对中国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对中国社会转型过程的各种影响。作者认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环境治理已经制度化了,但是这种环境治理具有早生性,外生性、形式性和脆弱性等特征,并且存在着治理主体不完整这一内在的、结构性的缺陷,由此导致中国环境治理的局部失灵。作者指出,中国环境社会学的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从更多的角度、在更深的层次上和更广的范围内,围绕中国环境治理的局部失灵开展卓有成效的社会学研究。 ...Hide
作者其他论文
公众评价政府环保工作的影响因素模型探索.卢春天;洪大用.社会科学研究.2015,108-115.
对城市居民评价政府环保工作的综合分析--基于CGSS2003和CGSS2010数据.卢春天;洪大用;成功.理论探索.2014,95-100.
绿色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洪大用.环境保护.2014,42(7),19-23.
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着力点.洪大用.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5,35-35.
大学创新路径应多样化.洪大用.教育与职业.201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