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人民大学838管理综合专业课考研经验谈

中国人民大学 考研网/2015-10-09

  摘要:先上自己的情况。辞职考研,复习时间4个多月,本科工科,无专业基础,算是彻底的三跨生。通过合理的复习安排和良好的心态,考取人大硕士研究生。

  1、本文仅限专业课复习经验。公共课内容论坛以及网络其他各处均有各种高分大神的优秀经验,自己的低分经验没有什么借鉴意义。也建议各位在公共课复习寻求经验的时候不要局限在本专业学长学姐里。大量公共课经验贴里有不同类型前辈的高分经验,相信肯定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的那一款。方法要选就选最好的!
  2、本文仅限专业课复习准备经验,主要是想补充一些之前自己在论坛里没有得到很好回答的内容(比如复试),请不要咨询各种刚开始准备时的小白问题。各种真题、参考书目、报录比等问题请参考置顶帖(叮当版主的整理相当到位,有这种学长的存在实在是一种幸福)或精华帖。虽然你问我也会回答,但何必呢,,,给未来学长一个好印象也挺重要的嘛。
  3、在论坛查找资料以及联系学长学姐都是学问,建议那些资料经验控点到为止,考研核心是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别人的经验,踏实的努力收获自己的理解才是成功的王道,也建议一点资料经验都不收集的花一些时间阅读历届前辈的经验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总的来说,这两个建议就是希望各位把握好效率与效果的关系。
  4、建议各位不要发帖询问一些置顶帖或用搜索功能就能简单得到答案的问题。少发帖多搜索是投产比最好的方式。一个简单的道理,当一年的考研结束后大量的前辈都将离开论坛,这时的论坛的构成是极少量的好心前辈、大量和你一样的考生以及一部分各种不怀好意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回帖的时效和质量值得怀疑。
  正式开始,分俩部分,初试、复试。初试部分适用所有管理综合838考生。复试部分除英语笔试商学院各专业通用外,其他均为企业管理专业内容。

  PART A 初试
  一、总论
  整个838从14年开始是4门课,应该说复习压力蛮大。特别是14年加入会计之后,对跨考生门槛提高较大。我简单的分为应用、计算、真题三个部分来说说。
  1、应用:即简答和论述部分。由于人大每年试卷都有大量题目比较活,落实到整个838的学习,思维+框架+要点,三者一个不能少。也就是说,不是低级的背要点就能获得高分,重点,特别是跨考生,是要建立用管理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的方法。在考场上仅有3个小时,对大量考生来说基本没有思考时间,拿到试卷就要开始写,所以锻炼思维很重要。思维的锻炼主要是以下几种方法。泛读+精读+笔记+背诵。时间分配按个人情况安排。建议泛读+精读在前期一定要花大工夫,打下基础才能减少后期的工作量。笔记是一定要做,建议每一遍精读都做一遍笔记,不做笔记的看书基本没有效果。个人算了一下,自己的专业课笔记超20万字,每门课包括三部分完整笔记:框架+全部知识点解析+包含全部知识点的模拟试题。在后期背诵的时候自己已经可以完全脱离书本,用自己出的包含全部知识点的模拟问题进行背诵,书本只做查漏使用。当然,个人方法有所不同,但前期的功夫会极大减轻最后冲刺阶段任务,而且缓解临考压力。
  2、计算:838每年一道计算题,可能是财务管理,或者财务管理和分录二选一。财务管理计算题每年题目类型比较固定,基本看个几年真题就知道了。可以说,计算是整张试卷最能有的放矢有所准备的题目了,但每年大量考生都栽在了计算题上,一般都是功夫没下足。建议真题和财务管理学以及财务管理学辅导用书上的题目至少要做3遍或5遍以上,而且每次必须计算(不用计算器,每年考场计算不出答案的人数不胜数)。同时由于增加了会计,财务管理的计算题也有可能超出《财务管理学》的范围,增加一部分会计学的内容,所以财务管理计算题的学习需要和会计学,特别是《管理会计学》结合学习。分录部分我放到会计部分讲。
  3、真题:目前论坛上能找到的是1999年到2015年的所有真题。真题应该是复习838最重要的武器了。不单单是因为838每年的题目偶有重复,更重要的是可以从真题中研究出人大的出题习惯和出题重点,特别是近几年的考题会呈现考点偏向的方向,对找到考试重点意义很大。我的方式是先对真题进行泛读,然后根据理解自己出模拟题目,最后将每年考题和自己的模拟题目对照,查看考试重点,也对自己出的模拟题目进行补遗。

  二、管理学
  1、教材。主要是罗宾斯《管理学》和王利平《管理学原理》,两本书一定要结合学习才能基本覆盖考试范围。个人是以管理学原理为主,辅以管理学。但近年有许多前辈是管理学为主,管理学原理为辅。具体哪种更好不做评价,但至少两种方法努力得当都可以取得高分。就个人理解,管理学原理是国内教材编排方式,内容简练,要点清晰,方便快速抓住重点。管理学是国外教材编排方式,内容丰富,延伸较多,适合多次反复学习,但要点模糊,初学者可能抓不到重点。所以建议跨考生如果对管理学学习有困难,可以从管理学原理入手。但管理学的确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而且近年考试重点的确向管理学书中的一些新问题新观点偏移(包括初试和复试),所以对管理学一定要重视。另外,也有前辈使用周三多、圣才以及其他辅导用书,自己没有使用,不做评价。
  2、方法。主要参照上面应用的做法。同时管理学是最考思维的一门,所以一定要以系统的方法全面的理解管理,而不仅仅是要点,特别是每年管理学的论述题综合性一般都很强。建议结合管理发展脉络(可以用管理思想史做泛读学习)以及管理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两个思路将整个管理学的学习串联起来。同时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对管理学和管理学基础要互相参考着看,基本一道题能把两本书的内容都答出来结果就不会差了。

  三、市场营销
  1、教材。主要是配套辅导用书的使用。有前辈认为质量不高,这个见仁见智。个人认为帮助跨考生找到重点和方向还是很有用的。但所有的配套用书都只能用于查漏补缺,而不能作为考研准备的依据,这是使用辅导用书的要点,考研方向只能以真题为指导。建议对辅导书只关注每章的学习目的、重要知识点、难点要点分析、最新理论与实践以及练习题中的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部分,其他部分可以忽略。如果辅导书上有而教材上没有的知识点也需要理解学习。
  2、方法。相较于管理学,市场营销理解部分减少,记忆部分增加。主要建立10p的框架(10p基本包括了书中市场营销的全部重点),对书中第4篇市场营销管理部分可以点到为止,非考察重点,而且和管理学重复多。对第5篇的新进展要引起重视。另外,个人对真题的研究感觉,市场营销部分除了书中内容之外要在两个部分稍作延伸:广告和市场调研。真题多次考了有关广告和市场调研的非书中内容,15年也有一道论述题考市场调研(我完全无从下手。。。)

  四、财务管理
  1、教材。依然是辅导用书的使用。对财务管理来说辅导用书比较重要,特别增加了计算题的练习量。需要注意的是,辅导书错误较多,需要自己关注。除计算题部分,也是关注重难点以及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其他部分可以忽略。同样也只能做教材学习查漏补缺用。
  2、方法。相较于前两科,理解部分进一步减少,记忆部分增加。应用部分要点较少,特别是大的可做论述题的要点不多,需要着重记忆,而且论述题灵活程度比市场营销和管理学弱,需要好好把握,争取多拿分。计算题部分如上所说,注意自己多计算,不能满足于看懂,一定要算对。同时,注意计算题格式问题,对于财务管理,不仅仅要算对,格式也很重要。另外,对于跨专业考生,学好财务管理的基础是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前几章有关时间价值、现金流量、风险与收益、税负与折旧等。同时,注意与会计学的结合。

  五、会计
  1、教材。会计的加入可以说增加了2—6本书。也就是置顶帖建议的《管理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以及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的相应辅导书。如果是完全没有会计基础的跨考生,个人还建议从《初级会计学》开始学习,否则会遇到各种学习障碍。三本教材加三本辅导书就6本了。。。会计学仅考了两年,不管怎么的猜测都不负责任。但可以肯定,对838来说,会计一定是花费时间多,但收益低的科目,所以在教材的选用和学习上需要注意不要本末倒置,花费太多时间。
  2、方法。14年增加的会计一下增大了838难度和不确定性,比如14年许多前辈栽在了会计的简答上,而15年会计仅有一道与财务管理计算题二选一的分录,恢复了14年以前的考法。在会计的学习上,有两种方法,按自己的情况选择。第一种是取巧的方法,也就是不求学懂,只求能考试。这种方式推荐给时间不多,没有基础的跨考生。需要做两件事,了解各种会计原则,遇到任何题目可说,遇到分录可写,然后关注几本教材的重点概念,特别是有对比的概念。对《管理会计学》可以多花时间,对《财务会计学》少花时间,分录部分基本不花时间(无责任猜想,分录和财务管理计算题二选一概论较大,单出分录概论很小)。第二种是认真学的方法,推荐给时间充足或者有基础的考生。这种方法就没有什么好说了,按部就班学就好,这种方法还有附加的好处就是基本学懂了之后分录得分会比财务管理计算题容易。

  六、人力资源管理
  1、教材。个人只用过彭剑锋的,这是劳人院人资的参考书,企管秦志华老师也有,个人没看过,不做评论。但838人力内容涉及很少,应该不管什么书都没大影响。
  2、方法。我在这里加入了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是因为近几年,初试和复试都必有一道人力资源管理题目(而且只有一道),属于必考但按一门学科去学就得不偿失的坑爹货。个人建议,只需要花少量时间准备两个部分内容,第一个是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假设、框架,如胜任力等,这个部分彭剑锋的前几章讲的很详细,基本看一遍有个印象就很不错了。第二个是人力资源有哪些具体模块,比如招聘、薪酬等(罗宾斯管理学中有一章人力)。有关838的人力题目从以上两个方面去解答应该基本没有问题。同时罗宾斯书中许多章都出现了一些人力内容,需关注。

相关话题/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