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会及时推送面向校友开放的最新活动,通过点击即可查看活动详情并报名;收集并更新各地人大校友组织的联系信息;为校友们提供联系其他校友的桥梁,若需要搜索的校友设置学籍信息公开,就可以查看信息并留言。该平台致力于不断为始终关心学校建设发展的校友们推送最新的新闻资讯,同时为校友们准备了数字记忆模块,可以上传校园照片,分享和母校之间的独家记忆,校友还可以向母校留言,也可以查看母校回复,与母校交流互动。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直接搜索“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校友卡”进入平台,就可以进行申领。具体步骤为:(1)实名认证。扫描二维码或搜索进入小程序,选择微信授权登录或短信验证码登录,输入姓名与二代身份证号进行实名认证,并勾选下方同意说明开始认证,识别成功即可自动进入服务平台主页。(2)完善校友卡信息。在服务平台主页点击底部“校友卡”选项,依次完成电子校友卡申领步骤。完善个人信息,包含个人邮箱、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可设置电话、邮箱是否对校友可见。进行学籍认证,添加在校经历,包括在校时间、学院、专业、学历等,上传学历、学位证书照片后,提交申请系统会自动进行学籍校验。上传照片,通过学籍校验后,提交上传照片即可完成校友卡申请,并获得专属校友卡。同时特别提醒:因电子化资料不全等原因,目前数据仅支持1977级之后接受过中国人民大学普通高等教育的统招生校友(不包含在校生)在线申请电子校友卡。其他校友数据正在全力梳理并电子化,梳理完成后将及时公告。

校友工作办公室朝乐门老师对电子校友卡常见问题进行了解答。
Q:这款“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校友卡”平台设计是遵循着怎样的思路呢?
A:坚持9个基本原则:“人大特色、设计大气、功能实用、体验至上、隐私保护、数据安全、风险规避、满足当前校友工作需求并兼顾未来发展需要”。
Q:在开发设计这款平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呢?
A:校友卡平台的研发是一个庞大的复杂工程,困难嘛,“有很多,也不多”。
说“困难很多”是因为电子校友卡的研发在顶层设计、技术攻关、数据准备预处理、系统DevOps、测试优化、校友隐私保护及数据安全等方面均遇到了不少棘手的难题,不是努力或勤奋就能解决的,需要有更大的智慧和能力。
说“困难很少”是因为电子校友卡平台研发得到了学校领导、有关部门和广大校友的大力支持,很多难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在此,我代表我们的研发团队,一并感谢参与本项目研发的各位领导、同事、校友、学生、设计师和工程师。同时,借此机会也感谢我们项目团队的其他成员,他们投入的努力和精力一般人很难想象的,竭尽全力,表现出我们人大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使我非常感动。
当然,目前电子校友卡仍处于试运行阶段,我们还在不断优化和更新之中,欢迎各位校友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建设属于我们人民大学自己的校友平台。

Q:电子校友卡平台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A:最大的亮点是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个小程序或卡面,更是一种数据平台,其定位在于打通数据壁垒,激活校友数据,提升校友服务质量,搭建一个可扩展性强、可持续改进的数据生态系统,不仅要满足校友们的当前需求,而且也支持未来需求变化,避免潜在风险。
此外,校友数据及隐私保护是我们特别重视的问题。在校友数据的采集方面,我们坚持的是“最小、可用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并尊重每位校友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二次提醒和隐私动态设置功能。以校友数据查询功能为例,只有校友本人知情同意才可以被其他校友查询。
从查询者的角度看,查询功能仅对校友开放,每个校友每日最多查询10次,每年累计最多查询100次,目的在于防止被恶意使用,保护校友个体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安全。还有,为了保护校友数据安全,我们起草制定了《电子校友卡管理办法(试行)》,并分别与开发商、运维方和使用者,包括校友工作办公室的每一位老师都签订了《电子校友卡平台数据保密及隐私保护协议》。
另外,我们有特殊规定:校友数据的查询须由专门人员完成;校友数据的下载、打印和传输须填写书面申请,申请书需要明确查询范围、申请原由、使用期限、责任人等重要信息,报主管领导授权签字,并归档留存,存档时间不少于5年。


Q:目前全日制台港澳校友、旅居海外和博士后校友无法申领,单证、同等学力校友无法申领,后续是否可以完善?
A:从平台研发角度看,电子校友卡的发放不仅要考虑申领操作的便利性,还要避免冒领或误领的风险,有时候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我们正在梳理校友数据和攻关关键技术,恳请校友们能够理解和支持。
因电子化资料不全等原因,目前数据仅支持1977级之后接受过中国人民大学普通高等教育的统招生校友(不包含在校生)在线申请电子校友卡。其他校友数据正在全力梳理并电子化,梳理完成后将及时公告。
以上校友无法申领的原因不同:
(1)全日制台港澳校友和旅居海外校友无法申领,是实名认证问题,为保证一定是本人申领,我们接入了公安实名认证的接口,但是这个系统没有对外的非二代身份证认证功能。目前,台港澳校友如果有内地(大陆)的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居住证是可以申请的。旅居海外的校友如果有二代身份证也是可以申请的。非二代身份证认证逻辑较为复杂,这个我们也在持续论证中,后续会完善。
(2)单证、同等学力校友无法申领,主要是现有学籍数据的电子化资料不全等原因。
(3)博士后校友无法申领,博士后及教职工类申请,在校经历审核与学生的审核逻辑不同,我们也在研究之中,试运行结束后会逐步覆盖各类校友。
Q:卡面是否会更新?
A:(1)校友卡的卡面是校友身份的有效证件,需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卡面显示学籍信息即为系统认证的学籍信息,除极特殊情况,否则不做更新。
(2)不过,目前电子校友卡仍处于试运行阶段,我们也会不断升级改版卡面设计。
(3)为保证校友卡信息真实准确,卡面照片不支持随时更新,初步设想校友卡到期激活时就可以更换照片,需激活时会在系统中提醒。
Q:本硕博连读的校友认证信息该如何选择?
A:如有多段学历,需分别填写并提交。提交一段学历后,可在“我的-学籍信息”处添加其他在校经历。
Q:何时开放入校、进图书馆和食堂等功能?
A:校园目前处于疫情防控时期,电子校友卡暂不具备入校功能。相应校内权限均尚未开通。我们会将校友们的诉求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目前无法估计开放时间,可以开放入校、进图书馆和食堂等功能时我们一定会及时告知。
Q:能否给校友一个申请通道,在提供了疫苗接种证明、核酸检测证明的条件下,允准校友入校?
A:系统已经预留好接口,可与入校系统对接。是否允许校友入校还是要看疫情发展变化情况和学校的管理政策,我们会将校友们的诉求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温馨提醒:作为一个年轻的平台,电子校友卡还有需要进步和完善的空间,欢迎各位校友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学校,以便及时调整与改进。
联系方式:010-82509686? ? alumni@ruc.edu.cn
原文链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信]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校友卡来咯!
(责任编辑:吴珏林 张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