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国际学院召开金融风险管理学科GAB-GEC 2019年度会议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7

11月24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全球顾问委员会(GAB)与风险建模全球专家委员会(GEC)2019(第四届)年度会议在苏州校区修远楼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兼国际学院院长、中法学院院长黎玖高,苏州校区党委书记方蔚玮出席会议。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国际数据管理协会原副主席、国际数据管理协会中国分会原主席胡本立,中国建设银行原首席风险官、原副行长,中信银行原行长、中信集团原监事长朱小黄,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中国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杨军,美国夏威夷州保险监管局首席财务检察官萧天,美国卫士人寿保险公司首席风险官叶远刚,约克大学精算科学教授Alexander McNeil(亚历山大?麦克尼尔),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CAFR)副院长李祥林,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张顺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关伟,瑞士信贷银行纽约分行首席风险官蕰盈江李,鼎信银行首席风险官杨一民,复星金服副总裁、掌星宝联席总裁申志华,苏州银行董事长王兰凤,苏州银行副行长王强,香港芳信亚洲评级主席温嘉明,太平洋保险高级风险专家卜永强等。
国际学院副院长张晨,苏州高金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金融与商务管理系系主任胡德宝,金融大数据实验室主任王鹤菲,中法学院金融系系主任徐星美,金融大数据实验室副主任田鑫等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学科教师代表、部分校友代表和全体金融风险管理硕士生参加了本届会议。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际学院原副院长、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创始负责人陈忠阳主持。

黎玖高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回顾了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发展历程,介绍了金融风险管理硕士研究生自主性研究型学习培养模式和博士研究生全流程培养管理情况,以及国际学院在师资团队、培养模式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

他表示,国际学院一直关注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重视金融实验室的建设,以实践为导向,邀请国内外一流、具备多年金融风险管理业界经验的专家深度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学科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学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打造中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风险管理教育科研基地和政策智库。国际学院将充分利用苏州的区位优势,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科力量,洞察金融学科发展新趋势,努力将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助力国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吴晓球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祝贺会议的顺利召开,并感谢各位委员专家对中国人民大学金融风险管理学科的关注、支持和帮助。随后,吴晓球做了“技术重构与金融风险”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吴晓球认为中国金融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个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和所有的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国家的大国金融发展模式相一致的市场化的改革。他认为,金融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基本的方向,市场化改革最深厚的力量来自于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金融脱媒,脱媒的力量可以催生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第二,中国的金融面临的改革方向是开放和国际化。他认为,目前中国金融正尝试跟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他强调,金融的开放需要有强大的金融基础设施,要努力改善透明度,加强中国市场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第三,技术重构对中国金融有特别重大影响。他认为,技术重构大幅度提高了中国金融的效率,迅速扩展了金融的服务面,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金融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带来的新的风险,并不断改进与这种新的金融业态相匹配的风险甄别技术。
胡本立做了“数字化时代全球金融风险管理面临的认知挑战”的主题演讲。他围绕什么是数字化、数字化时代的特征以及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提出金融危机10年后的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他认为如何掌握和运用计算机与人类相结合的新数据处理能力是目前全球金融风险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朱小黄做了“经济结构调整与风险承担”的主题演讲。他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提出“拐点”的概念,认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避免系统性风险的爆发,政府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注重经济政策的组合效能,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对于去杠杆与债转股问题,监管机构应充分依靠市场进行结构调整。

张燕玲做了“充分认识全球金融‘不确定性’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建议”的主题演讲。她从金融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发展过程出发,对国外不确定风险和国内金融科技创新分别进行了讨论,认为金融风险的发生具有传染性,现代社会防范系统性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而对相关金融机构提出重要建议。

随后,会议进行入GAB-GEC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就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等相关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专家****们各抒己见,讨论氛围热烈。
会议最后,吴晓球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感谢国内外的委员专家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对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科,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很多指导,提出了非常好的见解,加深了我们对金融风险和业界前沿的理解。他期望国际学院能够结合中国金融改革,不断地深化金融风险的研究和教学,加强机构风险,尤其是市场风险的研究,更好地建设金融风险管理学科。他希望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各学院要积极联动,分享教学资源,形成学科发展合力。
为不断提高金融风险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水平,国际学院特邀数十位国内外顶级业界专家组建了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建设全球顾问委员会(GAB)和风险计量与建模全球专家组(GEC),共同致力于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端金融风险管理人才。

相关链接:
吴晓球副校长出席GAB-GEC 2019年度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相关话题/金融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