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举办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7

11月2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承办,旨在推动新时代“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研究与交流,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重大高等教育决策服务,为地方、行业和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有关负责人,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各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兄弟院校的有关领导和发展规划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以及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专家****等120余人与会。

2日上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康宁,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晓球,各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系统的领导和代表,以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全体理事与会。
上午9时,大会开幕式举行,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张晓京主持。

靳诺首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致辞。她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刚刚成功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活动,10月28日至31日,中央又召开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系统阐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既深刻指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又分别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作出许多新的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高等教育事业是新中国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高等教育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我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70年来,新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在此时举办这样一次研讨会,深入总结新中国高等教育70年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教育自信,进一步明确我们前行的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靳诺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综观近代以来世界大国发展崛起的背后,都有着世界一流大学提供的强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撑,拥有若干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全面崛起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手棋。建设“双一流”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今天,我们围绕“世界一流大学与中国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研讨,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政府、高校、学术界之间“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有益经验的分享交流,准确理解和把握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两个基本面,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靳诺表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将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人民大学,充分体现了总会和各兄弟单位对人民大学的信任与支持。学校一定认真做好相关的组织、协调、服务与保障工作,与各兄弟院校精诚合作,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学会的科研水平、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增进“双一流”建设经验的交流互鉴提供平台,群策群力共同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康宁代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致辞。她指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本次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聚焦世界一流大学与中国发展,又恰逢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和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全会强调了坚持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条显著优势和明确了13个坚持和完善,全会在指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同时,要求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因此本次研讨会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题恰逢其时。

康宁认为,新中国教育70年,是教育事业几代人砥砺前行,不断探索的70年。今天,我国已构建起基本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系,基本实现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本,是我们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循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中国教育的探索道路才能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教育体系与教育供给。进入新时代,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发展变化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发展转型都成为教育最大制度环境,无论是反思过去,还是探索未来,都需要把握住阶段发展特点和共生互动关系,本次研讨会将世界一流大学与中国发展设定为会议主题有其研讨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
欧晓理在致辞中表示,世界近代史表明,高等教育是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策源地,在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前,中国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民族的复兴应是全面的复兴尤其应当体现在文化、教育、人才的复兴。新中国70年来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很大程度在于我们选择了一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优先发展教育的道路。时代愈是向前,就愈要更加依靠发挥高等教育集聚人才、培育创新、传承文明、服务发展的重要功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实现教育梦支撑实现中国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

欧晓理表示,建设一流大学首先是建设一流的现代大学制度,打造一流的大学发展体制机制。在建设一流的过程中,要高度注意一个问题,即如何建立和完善“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在摆脱片面评价机制的基础上,教育各界应携手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是一两所高校自己的事,是整个高等教育界共同大事。希望研讨会为大家搭建起交流借鉴、凝聚共识、共同发声平台。让我们一起携手,在共商共建共享中,合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不负党的重托和人民期待,不负民族复兴的使命。
王大泉在致辞中表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因此,深入研讨如何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对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教育的新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点睛之笔。

大会主题发言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复兴主持。

吴晓球作了题为《世界一流大学与中国的发展:历史与逻辑》的发言。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做了重要论述,建设教育强国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吴晓球认为,高校建设不能过于在意指标排行,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国内现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指出中国发展没有世界一流大学是不可持续的。纵观世界强国发展历史,无不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智力支持。美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除了军事实力和金融力量,最重要的软实力是高等教育,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反观一些拉美地区的国家深陷中等收入陷阱,其核心是因为大学教育跟不上,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减少,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作为建设和发展国家的支撑,缺乏核心创新力。可以说世界一流大学是现代化国家人才和治理支撑的基础,没有世界一流大学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对中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吴晓球指出,一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深植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土壤,吸收传统营养,结合现实国情,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二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球高等教育大致包括两种成长逻辑,一是自然演化逻辑,以英美高等教育体系为代表,另外一种是建设逻辑,以欧洲大陆高等教育体系为代表,我们坚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是自然演化逻辑与建设逻辑的相互结合;三是一定要有恰当的治理结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之后,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加强学术的引导力?关键是建立适合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为核心来构建大学的相关关系;四是处理好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之间的关系,需要学习西方的教育理论,但学习不是照抄、模仿西方一套套“时髦”的体系来解释中国一流大学的建设。应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思想创新和理论革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随后,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以《唤起好奇,激发潜能,培养一流本科工程人才》为题作演讲。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专门提出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关键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但是要建设高水平或者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做一些变化,特别对于工程教育来说更是如此。我们重视和强调发展的学生核心素养,一是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对于工科学生比较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但是随着新的发展,要加入商业思维、艺术与设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此外工科学生一定要有内在的学习动力,而不是在课上被老师逼着考试,要有好奇心和宽广的视野,培养未来具有创新引领性潜质的人才。

厦门大学原副校长、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邬大光就《探索高等教育中国经验》作报告。邬大光首先就中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差异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分享了自己的研究观点,他认为,第一,西方经验往往是基于历史悠久的大学经验,有较为悠久的大学理念和实践积淀,而我国大学历史普遍较短;第二,西方经验往往是基于精英教育经验,但对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中国往往不灵;第三,西方经验往往是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验,而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第四,西方经验是基于生产力发展力水平较高的经验,而我们目前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第五,西方经验往往基于高等教育小国经验,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第六,我国现在的经验大多数是阶段性经验,要让阶段性经验成为可持续经验;第七,现在经验基于具体问题或现有条件的经验,还没有归纳出针对性普遍问题的经验;第八,我国现在经验大多数是基于个体化经验,要基于大数据和科学论证的规律过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第九,我国现在的经验大多是宏观经验和理论经验,微观经验和可操作的经验少。因此我们要承认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特殊性,更要承认形成经验的特殊性和阶段性。中国经验是何种意义上的经验?是具有中国高等教育自己发展阶段性和特殊性的经验,是集中力量办高等教育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别人来讲可能不是经验,但是要坚信这就是我们的经验,继续扎根中国大地办学。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俞锋就《以深入骨髓生命平等观,推进中国大学与国家文明的发展》进行主题发言。他认为,第一,大学究竟为何而立?大学的生命价值在于传承文明基因。大学的生命源动力就在于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始终在传承人类文明基因,人类文明基因在大学的播撒下得以文脉接续、文明赓续、文化延续。第二,大学究竟为谁而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蕴涵着深入骨髓的生命平等观,大学应为命运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而立。第三,大学究竟靠什么而立?中国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师更应有大爱。大学教育乃生命教育之道。中国大学在勇担传承中华文明基因的使命过程中,应以深入骨髓的生命平等观来审视和践行大学教育活动。要充分尊重生命多样性、尊重多样性生命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期盼。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孙霄兵的发言题目是《中国双一流高校治理结构的顶层设计》。他指出,第一,建设双一流大学,一定要有一个目标的指导,办世界一流的大学,要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办扎根中国大地的大学;第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大学目标,要加强党的领导;第三,国家主导要成为双一流大学的治理结构重要的因素;第四,强调学术指导的作用;第五,要发扬民主共治,教职工代表大会是一种民主的机构,理事会也是民主共治的机构,理事会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对学校党委的决策可以事先在理事会先征求意见,第二个功能是进行社会合作。

下午,大会举行三场平行论坛。首场为大学校长论坛,围绕主题“中国大学:责任与使命”展开,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胡锐军主持。会议听取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25位负责人的发言,各位与会嘉宾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的责任与使命、人才培养与支撑、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共同为中国大学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同时,专家论坛围绕“世界一流大学:经验、问题与制度创新”主题举办,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申素平主持。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施晓光,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陆根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颉,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海涛,石家庄铁道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晓华,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峰,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复兴依次进行发言。各位专家聚焦“高等学校改革”“双一流大学建设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大学治理模式”等话题进行了深度研讨。

第三论坛是高校规划处处长论坛,探讨的主题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评价”,由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主持。教育部学位管理和研究生司调研员林晓青发言,就基础研究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随后,清华大学规划处处长杨殿阁从双一流建设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一流”“一流目标是什么”的问题,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学科发展提供了清华大学的实践经验。北京大学学科办副主任贺飞以“不忘初心、聚焦一流”为题进行主题发言,回顾了双一流建设的初心和经验。中国农业大学规划处处长曲瑛德围绕建设和评价角度总结了双一流视角下的中国农林高等教育发展逻辑。同济大学规划部部长蔡三发从对教育预测的认识、“十四五”分析和“双一流”展望三个角度分享了学校建设和学科发展的经验。随后进行了处长圆桌会议,各位处长围绕现在学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研讨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纵深推进,高等教育体系更趋完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升。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描绘了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站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历史时刻,举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更加充分地发挥专业智库作用,服务国家决策大局,必将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研究与交流,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议期间,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召开全体理事大会,决定增补厦门大学原副校长、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邬大光,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复兴为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规划处处长曲瑛德为常务理事。

相关链接:
[新华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举办
[央视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举办
[新浪教育]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在人大举行
[中国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相关话题/经验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