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由北京大学教授林建华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来自中国物理学会中子散射专业委员会的委员沈保根、贺端威、彭述明、孙光爱、王芳卫、王学武、杨金波;来自中子研究与应用领域专家彭先觉、冯世平、梁天骄、麦振洪、王楠林、闻海虎、赵金奎;来自大科学装置的领军科学家丁洪、封东来、潘庶亨、孙玉平、周兴江。出席技术验收会的领导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卫平、中科院院士张焕乔、核物理研究所所长陈东风、核物理研究所中子散射实验室主任孙凯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长助理兼理工学科建设处处长杜小勇、副处长沈健、物理系主任卢仲毅。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9/03/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的研制”项目举办技术验收会2.png)
专家组在听取了项目负责人鲍威关于项目进展与完成情况的介绍、审阅了仪器的技术指标测试结果材料之后,对冷中子三轴极化谱仪“行知”和冷中子广谱谱仪“博雅”进行了现场考察。专家组认为两台谱仪的技术指标均已达到项目计划书所列指标,两台谱仪的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的研制”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2年立项资助,并于2013年1月开始实施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项目批准号:11227906),资助额度为1.11亿元,是目前为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高等学校资助单项经费最高的项目。本项目基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中子源,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套两台功能互补的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行知”和“博雅”。
自2012年起,通过吸收世界著名中子中心先进的谱仪设计理念,结合CARR堆的特点和国内外材料生产和零部件加工工艺的现状,项目组自主开发研制,从物理设计、机械设计、硬件软件控制设计、数据采集处理和整机调试等方面逐步或并行开展两台谱仪的研制工作,在仪器的设计上做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发表了8篇文章并获得了两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尤其是“博雅”谱仪,采用自主研发的特殊排布的石墨单晶分析器阵列,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在同一个样品散射角度可以同时分析六个中子最终能量,数据采集效率比常规谱仪提高了两个数量级。
在“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的研制”项目六年多的研制过程中,项目组不仅培养锻炼了一支刻苦钻研、通力协作的中子散射人才队伍,也推动了国内制造企业在核技术应用领域的大科学研究设备的技术创新和加工能力的提升,为国家在中子谱仪研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9/03/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的研制”项目举办技术验收会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