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专家****与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北京同仁医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高莱斯国际地产、美团点评、方正集团、西贝餐饮、华夏基石、泰禾集团、汇川股份等共同回顾了人力资源管理四十年,展望新时代管理变革。
12月21日上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任编辑、著名时事评论员、北京电视台《人才》栏目特约评论员张彬主持开幕式和主题演讲。
吴晓球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表达了对论坛举办的祝贺和对所有与会者的欢迎。他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才,在深化改革新形势下,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他希望学界和业界的专家****通过智慧分享和思想碰撞,给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实践带来新知。
.jpg)
在主题演讲阶段,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刘敏华发布了《2018年北京人才发展报告》和《2017年北京地区人才资源统计报告》成果报告,并以《改革开放40周年首都人才工作回顾与展望》为题作主题演讲,用“战略”“改革”“开放”“凝聚”四个关键词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首都人才工作,并对未来人才政策方向进行了解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韩德民作了题为“大众健康新时代人才观”的演讲,围绕大众健康新时代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如何吸引海外人才进行了分享。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金勤献作了题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与思考”的主题演讲,就科技成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哪里招募人才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作了题为“文化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互补性”的主题演讲,就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不同、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向进行了分享。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周文霞作了题为“新时代青年人培养的道与术”的主题演讲,从人才成长的内在激励、外部支持两方面讲解了组织如何进行青年人培养。
2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学院数据与案例研究中心兼劳动科学实验室主任李育辉主持专题演讲。
围绕“首都国际人才社区”这一专题,北京市人才工作局人才发展处副处长于海蛟做了“关于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发展情况的报告”,就北京市在建的4个国际人才社区的总体情况、建设进展、未来设想进行了汇报。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忠做题为“关于提高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思考”的专题演讲,介绍了华高莱斯就北京国际人才吸引这一话题完成的调研成果。针对两位嘉宾的演讲,美国百人会理事曾宪章,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一土教育创始人李一诺,顺义福尼亚剧场创始人林大伦作为国际人才代表展开了互动,海淀区政府特聘专家靳晖主持此环节。

在经验分享环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魏华颖担任主持人,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市新首钢办常务副主任洪继元,朝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明,海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周志军,昌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燕庆作为社区营建的政府管理方代表就该话题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看法。

12月22日的报告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周文霞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致开幕辞。他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对各位参会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分水岭,本届论坛所带来的思想碰撞必将为今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新的方向。

12月22日上午的主题演讲中,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原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以“就业市场新变化及应对策略”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就人口老龄化、新技术革命、结构矛盾凸显、中美贸易摩擦对就业的影响分别进行了讲解,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方正集团总裁谢克海以“清晰区分是管理的前提”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从清晰区分的概念、如何做到清晰区分、区分是担当三方面分享了自己对清晰区分的经验和看法。美团点评副总裁陈荣凯以“互联网与新就业”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认为互联网创造就业机会并提供新的就业形态。
在新书发布环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多年来在劳动科学领域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对《中国劳动经济学40年》《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40年》《中国社会保障学40年》《中国劳动关系学40年》的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肯定了该书在科研、教学、实践等领域的价值。《中国社会保障学40年》主编韩克庆,《中国劳动关系学40年》主编吴清军,《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40年》主编周文霞,《中国劳动经济学40年》主编高文书依次介绍了丛书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杨伟国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共同完成了新书揭幕。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华夏基石咨询集团董事长彭剑锋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优实践十大案例”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分享了万向集团、华为公司、海尔集团等10个中国最优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以“中国社保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为题进行主题演讲,从社会保障重要性、改革内容、改革效果、未来展望四方面分享了自己对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看法和体会。
23日下午的回顾展望环节中,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唐鑛以“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的融合:合法、合情、合理”为题进行了演讲,提出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的不可分离是合法、合情且合理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苏中兴以“国企改革——四十年的回顾与展望”为题进行了演讲,认为当前已经进入了国企改革的新阶段,并提出了国企改革的逻辑和五大步骤。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文跃然以“中美企业薪酬制度变迁比较研究:基于一个理论模型”为题进行了演讲,回顾了美国和中国100年来的薪酬改革发展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春波以“在坚持中优化,在继承中发展: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三十年”为题进行了演讲,认为华为过去的成功在于在坚持中不断优化,展望未来变化与挑战,需要在继承中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助理教授于坤主持了接下来的对话模块。在此模块中,西贝餐饮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贾方俊以“西贝的人才生态系统”为题进行了微演讲,展示了西贝内部的人才生态系统。泰禾集团北京分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华夏幸福集团北京事业部原人力资源总经理、康明斯美国总部原OD经理季亮以“严冬已至,为何OD才是企业最后一层御寒衣?”为题进行了微演讲,介绍了组织发展的西方实践和本土演变。汇川股份原人力资源部总监、汇川大学执行校长胡年华以“方向大致正确,激发组织活力”为题进行了微演讲,介绍了汇川公司的发展历程及HR对公司发展的支持。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华夏基石领衔专家施炜对嘉宾的微演讲进行了点评。
在变革中思考模块,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学院数据与案例研究中心兼劳动科学实验室主任李育辉进行了题为“组织领导力的坚守与创新”的主题演讲,回顾了40年以来的领导力研究,并分析了组织结构变化带来的领导力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孙健敏进行了题为“夯实基础、发展技术、强化制度”的主题演讲,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当前依然很混乱,并提出了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刘松博进行了题为“公司治理的变迁与升级”的主题演讲,提出公司治理的理念应该从股东至上回归到企业至上。
报告会的最后,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以“不惑·轻浮·豁然”为题作年度演讲,总结回顾了40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存在“轻微”“漂浮”的问题,但最终将迎来“豁然开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