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胡迺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凤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董事长闫衍等专家****出席论坛。
论坛第一单元由毛振华主持。

刘元春代表课题组发布了论坛主报告《改革开放新征程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报告指出,2018年注定是中国宏观经济值得高度关注的一年。中国宏观经济既没有“触底企稳”,也没有步入稳定复苏的“新周期”,反而在内部“攻坚战”与外部“贸易战”的叠加中全面步入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新阶段。2018年所面临的经济持续下滑的压力难以利用短期稳增长政策得到有效缓解,需要利用新一轮全方位改革开放和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进行化解和对冲。内外部压力和问题的暴露决定了中国大改革的窗口期已经在2018年全面出现,2019年中国必定将踏上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2019年也必定成为中国摆脱新常态低迷期、走向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关键年。世界经济结构与秩序的裂变期、中国经济结构转换的关键期、深层次问题的累积释放期以及中国新一轮大改革的推行期,决定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历史方位与国际方位,这也决定了2019年经济运行的模式可能发生变化。课题组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有如下预测:
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在“稳中有变”中呈现“持续回缓”的态势。预计全年实际GDP增速为6.6%,较2017年回落0.3个百分点,基本实现政府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
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强化,但市场信心将得到有效逆转。预计2019年实际GDP增速为6.3%,全年投资增速为5.9%,消费增速为9.0%,全年出口增速为6.1%,进口增速为16.1%,贸易顺差为994亿美元,预计全年CPI上涨2.4%,PPI上涨3.4%,GDP平减指数涨幅为2.8%。
在上述判断和预测的基础上,报告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必须清楚认识中国经济的历史方位和国际方位,防止出现战略性的误判以及随之而来的工具选择的错误;要全新思考世界结构裂变期中国的战略选择;必须认识到目前很多宏观经济问题不仅难以用宏观调控政策加以解决,同时很多问题本身就是持续使用宏观调控和行政管控的产物;要以改革的精神来全面梳理和定位中国2019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报告还重点对“六稳”的核心和底线管理等进行阐述。
第二单元由杨瑞龙主持,与会专家与嘉宾就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刘伟首先对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年度报告进行了评价,认为其客观、准确、深刻。同时指出,“稳中求进”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关键是解决好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关系。“稳”就是需求要稳,避免大起大落。而之所以提出“给侧改革”,就是因为需求疲软,所以企业要提高竞争力,适应需求疲软的市场竞争。“稳”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但真正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还是要重“进”,即解决结构性的矛盾问题。刘伟强调,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一定要注意“劣质的供给还不如无效的供给”。而有效的好的供给会刺激需求,而好的需求也会带动好的供给,然后好的供给再刺激新的需求,这样才是稳中求进解决根本问题。

高培勇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短期与长期,国内结构性矛盾和外部的冲击相互交织在一起,这就使得我们难以作出比较清晰的判断和决策。他强调,当前的经济政策必须兼顾两方面,一方面要关注结构问题,因为这是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另外一方面也要兼顾短期需求所受到的外部冲击,特别是外部需求受到的冲击。

曹远征认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已经不是中国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过去讨论改革开放总是从增长角度讨论问题,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也是中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故事。四十年来中国已经有3亿人口成功进入中高收入阶层,还有剩余的9亿人口在紧紧跟随。如果未来中国精准扶贫成功,中国就告别贫困了。中国有14亿人口,今年零售商品总额可能是世界第一,如何支持中国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成为下一轮改革开放的核心命题。

董志勇表示,在经济上行周期当中,希望房价有很大的下行空间并不理智也不现实。他从人口因素、家庭破裂速度指数、总抚养率、人口结构、贫富差距、投资渠道、土地政策以及老百姓的消费习惯等八个影响房地产消费的因素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