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建明代表学校向文学院全体毕业生表示祝贺,向各位辛勤工作的老师表示问候。他以“师兄”的身份向即将远航的毕业生们提出了四点期盼:一是希望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论到了何种境地,都能始终秉持着文学赤子之心;二是希望大家始终记得阅读,在阅读中成长,在社会中磨练,以此成就更美好的自己;三是希望大家常怀感恩之心,始终铭记恩师、挚友、家人的重重情谊,以温暖之心去拥抱世界;四是希望大家能常回家看看,始终铭记母校这个坚实的后盾、永远的精神家园。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长孙郁,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徐正英、杨联芬、陈前瑞、陈奇佳,教师代表李今、王家新、梁坤、骆峰,副院长徐建委、徐楠等共同为文学院2018年学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授予学位,并与博士毕业生合影留念。



文学院2018届本科生杨春萌、留学生刘政、学术型硕士王妍思、专业型硕士王永程和博士生雷欣翰相继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他们先后表达了对学校、学院的眷恋之情,对导师、同窗和挚友的感激之情,并表示,不论未来如何选择,将始终带着文学院在自己生命中所留下的永恒烙印砥砺前行。
毕业生班主任代表江棘与导师代表徐正英分别发言。江棘借用“终其一生,他不过是要寻找那么一点儿颜色”表达了对诸位毕业生的殷切期望。

徐正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对诸位毕业生提出了恳切建议。他建议毕业生们,首先要克服优越感,在人生角色的转换中管理好自己的心态;其次要把发扬人文传统,作为立身之本,始终弘扬人文精神;最后要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在读书中涵养自身品格,提升个人层次。

文学院93级本科校友、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新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基于自身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他希望毕业生们在未来能有“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这样顺应时局的应变能力,以及“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的浩瀚胸襟,朝“行为精英”看齐,并以聂鲁达之诗“明天将以绿色的脚步来到,谁也阻止不了曙光的河流”表达了对所有毕业生的美好祝愿。

家长代表、2015级硕士毕业生李琦的父亲李同青在发言中向学校和学院表示敬意和感谢,并且叮嘱毕业生们:一要有修齐治平的远大理想,以健康的身体和心态,多为社会做贡献;二要有饮水思源的感恩之心,无论将来取得多大成就,都要回馈母校和社会;三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品格,有逆境中顽强拼搏的勇气。

随后,教师代表徐楠、邹颖、张璐、彭磊、张一帆、江棘为文学院赴西部、基层就业的十位优秀毕业生代表赠书。

教师代表徐建委、汪海、陈涛和校友杨志新分别为本科毕业生刘志颖、学术硕士毕业生吴晨圆、专业硕士毕业生王永程、博士生毕业生贾俊四位校友年级理事颁发聘书。

孙郁告诉毕业生们,禁不住质疑的学问是脆弱的,只有不断反诘和追问,方能丰富自己,同时要珍视老师们对于独立思考与精神突围的提示。接着,他表示,文凭不等于学问,在谙熟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要认真研读人间这部大书,在开阔的视域里,做一个有趣味的人;也要永远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和猜想,在辨析中坚守自我的同时关心“他人的自己”。最后,他希望同学们能在坚守中将梦变为现实,并祝福“世界会因你们而改变”。

在“给未来的一封信”环节,学院奥地利籍全职教师雷立柏、副院长陈奇佳分别抽取本科、硕士毕业生代表。看着四年前所录视频中的青涩容颜,2014级本科毕业生王振威表示,虽然还没有达到最初设定的种种愿望,但依然感到收获了很多;2015级硕士毕业生刘启民则在阅读三年前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时,几度哽咽,从连续三年参加世界汉学大会到“明德人文”项目的系列旅程,她很感激一路上为她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朝夕相伴的同学,并希望各位毕业生能永葆初心,继续前行。
随后,全体毕业生合唱二十一世纪新千年毕业歌代表之作——《凤凰花开的路口》。低缓而优美的钢琴伴奏中,仿佛诉说着每一个毕业生关于青春、关于成长的故事。朱冠明为全体毕业生深情朗诵了《骊歌》,送上毕业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