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大学生创新论坛举办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7

5月13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大学生创新论坛在公共教学一楼举办。洪大用副校长出席开幕式,并为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2016优秀项目代表及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课外教学优秀奖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论坛开幕式由教务处处长龙永红主持。

洪大用指出,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教育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主要项目之一,学校从教育部设立该项目之初就开始实施,目前已成功实施11年。通过项目实施,有效地支撑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贯彻教育部强调“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指导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独立自主展开探索,以国际视野推动创新训练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实践创新。

洪大用强调,在创新计划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四个方面的结合:一是要与改进课堂教学效果相结合,通过创新计划的实施,弥补人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在实践方面的不足;二是要与转变教学方式相结合,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与热情,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三是要与本科人才培养环节和计划的改进相结合,本科人才培养的范围应当突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通过创新计划的实施,丰富本科人才培养的环节和内容;四是要与创业就业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
洪大用表示,创新是大学精神的灵魂,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希望老师们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和精神,通过不断的创新和进步,在不变的“道”中,适应不断发展的专业知识,解答学生不断产生的“惑”;也希望学生能够将创新内化成习惯和自觉,自主研究、自主探索,养成大胆质疑、科学批判的精神,不断积累和发展自身的知识、能力和价值,坚持知行合一,成长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财政金融学院张俊岩副教授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和指导学生学习的体验,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需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鼓励学生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克服畏难和忧虑情绪。同时指出大学生学习,不可以将目标和希望全部寄托于课堂学习之上,要充分利用创新计划这样的平台,加强课外个人的学习、研究和思考。

财政金融学院胡天龙副教授从跨专业的角度,提出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特别是选题上应当注重四点:一是要注重具体性;二是要注意集中性;三是要突出原创性,四是要通过创新计划的实施,体现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精神。研究过程中追求创新的目标,需要有不同寻常的眼光看待问题,需要有全新的方法和思路分析问题,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和方式认识创新。在创新的方法论上,需要善于借用、学会遗忘、不断学习。

物理学系张威教授则从学科研究的信心和勇气出发,告诉同学们创新不是对前人研究的彻底否定,而是选取新的视角认识世界。项目研究过程中,难免会对项目研究的前途和结果产生质疑,难免会遇到问题的瓶颈,使得研究无法进行。为此,同学们需要对自己的选题和研究树立充分的信心和勇气,寻找解决方法,及时寻求帮助。只要去做了项目,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学生代表郑悦和刘磊同学分别就各自项目组研究的过程体验和经历心得进行了发言。两位同学分享了项目组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果以及研究方法和经验。


开幕式后,举行了经济学部、社会学部、人文学部、法政学部、理工学部的分论坛。2016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科学研究基金优秀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就项目研究内容和经验作了分享展示,并与2018新立项的同学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经济学部分论坛会场)

(社会学部分论坛会场)

(人文学部分论坛会场)

(法政学部分论坛会场)

(理工学部分论坛会场)



相关话题/创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