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正式开始后,各小组直奔主题。高爽、洪逸暄、任万菊、刘桓鑫、陈晓珑、韩新伊、吴嘉慧、余天伟、周祉晨同学依次代表各自小组的选题内容、进度等进行了展示和报告。
“彩塑京剧脸谱”小组首先介绍了彩塑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通过他们对于数字化形式丰富的想象,小组拟使用微电影、小游戏等形式呈现。老师们提出建议,希望同学们在设计期间能够仔细考量,做到胸有成竹,并表示对于开发中的困难要及时地提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牛街口述史”小组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北京的一条著名老胡同——牛街。该小组拟通过口述史的方式来填补当前牛街记忆记录的空白,用书籍、纪录片、地图、游戏或网站的方式加以呈现成果。老师认为该选题对象很有研究意义,同时对于采集过程可能存在的困难要有心理准备,对于一些敏感的问题要做好处理,尽可能有侧重地呈现成果。

“弃尔幼志,顺尔成德——从冠礼到‘成人’的社会记忆”小组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助力当代青年公民意识和成人意识的树立,拟建设一个网站作为成果呈现平台。老师建议同学们要确定好研究对象,找好侧重点,并设计好和受众的互动环节,将网站的建设的更加丰富和多彩。

“上盖下托三才碗——记忆中的老北京盖碗茶”小组选择老北京盖碗茶进行研究,为我们讲述了盖碗的艺术价值、前世今生和研究意义,该小组拟通过建立专题网站的方式助力该项文化的传播,致力于将老北京盖碗茶打造成情感和记忆的载体。老师们认为该选题对象边界清晰,可以以小见大,容易入手研究,但在技术的选择上要有所取舍,要将项目的时间要求考虑进去。

“一砖一刻总关情——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砖雕数字记忆”小组计划研究北京砖雕的相关文化意义。小组对北京砖雕这一事物进行了细致地研究,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情况、现实运用等方面展开研究,以网页的形式作展示。老师们提醒同学们要注意把握好项目的时间,一定要保证研究内容的严谨和正确性,要有自己的独创性,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藻以饰穹,井以观月:故宫藻井背后的建构之美和文化内涵”小组拟通过对藻井这一建筑装饰的研究,提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小组通过对藻井的知识体系进行整理,研究了故宫藻井的鲜明特点,确定了项目对象,并打算通过数据库等技术重现藻井历史。老师们给出建议,希望同学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选择,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和老师交流。

“半村猢狲献京都——老北京毛猴文化”小组拟从北京的毛猴文化出发,对老北京毛猴这一手艺进行了介绍,拟通过制作动画片进行成果展示。老师们提出建议,要善于利用已有的一些资源和工具进行数字成果的制作,不一定要从零开始,遇到有疑惑的地方要多和老师交流。

“楹联”小组选定了在北京随处可见的楹联作为研究对象,致力于通过深入发掘楹联字句背后的历史典故和思想渊源,让大众领略到北京文化的厚重典雅,感悟古圣先贤的睿智哲思。最后以网页形式进行成果展示。老师们提出建议,要利用好已有的资源,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楹联文化的数字化,想清楚之后再动手操作,效率会提高很多。

“京味·京八件”小组选定了北京的传统食品京八件作研究,针对当前京八件面临的传承难题和仅仅作为美食记忆的存在,小组致力于通过深入发掘文化底蕴、做好美食的形式创新、拓展京八件的周边开发三个环节,让京八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最后以网页形式进行成果展示。老师们提出建议,要利用好实物资源,进行实地调研,挖掘和阐释好这一北京传统美食文化。

在展示结束后,老师们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做好这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利用好在家的这段时间,按照项目进度做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