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建模竞赛旨在以问题为引导,以合作为基础,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大数据分析的能力。来自香港城市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参赛同学在为期四天的比赛中交流合作,思考创新,利用数据分析、可视化技术和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6月1日上午,2019京港大学生大数据建模竞赛开幕式举办。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系副主任曹国辉、副教授杨妙娴,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院长王晓军、副院长李扬、团委书记边策、办公室副主任陈琳、讲师王菲菲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统计学院2018级硕士生洪杨垒主持。
王晓军向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欢迎,也对策划本次建模比赛的老师、同学们表达了感谢。她表示,当今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在不同领域受到了广泛应用。京港大学生大数据建模竞赛至今已举办四届,此类以问题为导向的比赛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她祝愿同学们在此次大赛中,锻炼数据建模的能力,收获与友校同学的珍贵友谊。

曹国辉介绍了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系的基本情况,并回顾了往年京港大学生大数据建模竞赛成果。他表示,此项竞赛促进了两校交流,巩固了两校友谊,既有利于锻炼同学们的数据分析能力,也对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挑战。他希望参加比赛的同学能够珍惜此次交流机会,享受比赛过程。

组委会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一共组建了6支队伍。此外,本次大赛的特别观察员王菲菲提到,参赛学员可以随时咨询关于数据分析思路的问题,她将会给大家一些指导,帮助同学们在自主创新的同时完成比赛。
6月1-4日,参赛选手积极开展数据分析与建模。本次建模竞赛的数据来自某知名电商自营平台上销售的手机数据以及相应的手机评论数据,包含手机参数、促销信息和评论情况。各组需要根据数据确定研究主题并进行数据分析以及撰写报告,可供参考的4个选题分别是手机好评率分析、手机品牌对比分析、用户偏好分析和用户评论的情感分析。具体研究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内容,可自主确定。

6月4日下午,大赛汇报与答辩正式开始。曹国辉、杨妙娴,李扬作为评委参与汇报答辩。各参赛队伍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展示。
在组委会的鼓励下,同学们勇于挑战自我,香港同学使用普通话进行展示,而人大同学选择进行英文汇报。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增长了本领,提高了技能,更融合了两地文化。每组展示后,评审老师提出针对性问题,并给予建议。同学们也从中意识到了研究尚待改进的方面,对相关的研究方法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和反思,获益匪浅。

在答辩后,李扬表示,通过此次竞赛同学们不仅习得了新的技能,掌握了新的方法,对如何更好地切入问题、阐明观点和呈现结果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收获了新的友谊,在思想的碰撞中与友校同学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本次比赛最终产生三支获奖队伍。曹国辉、杨妙娴,李扬、边策、陈琳参加颁奖典礼并为获奖选手颁奖。李扬代表统计学院对本次大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京港大学生大数据建模竞赛为两校学生搭建了线下交流的平台,同学们在团结协作中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收获了深厚的友谊。本次竞赛的举行仅仅书写了一个“逗号”,而远非终止符,未来这一平台也将继续为两地学习提供线下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