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题会召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6

4月11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题报告会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田洪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刘守英作总结发言。

会议首先由课题组首席专家聂辉华介绍课题基本内容和研究思路。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一直将改善营商环境、建立亲清政商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这一重大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在理论方面,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重建理论基础,对“放管服”各项政策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对中国各地区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在实践方面,对“放管服”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革的经济绩效进行实证评估,重点在于“放管服”改革是否促进了营商环境的改善,以及如何影响了经济增长;在政策方面,总结“放管服”改革的国内外经验和推进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障碍,形成一系列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政策建议。该课题研究希望能够解决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中国各地区的营商环境指数评估体系的构建和具体测算;二是梳理“放管服”在推进中的影响因素和现实障碍,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与会专家发表意见与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社长张定安提出一些课题研究需要注意的细节:放管服改革在民生领域问题还比较突出;监管不仅仅要强调事中事后监管,事前审批监管也是重要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朱旭峰提出,应该把放管服改革理解为一种经济政策,用经济学视角研究放管服改革,不能简单衡量减少了多少审批事项,更应该注重衡量经济是否活跃,评估放管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生认为,研究放管服改革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理论和指标评价体系,应该跳出原有的框架,建立新的研究范式。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副处长刘新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放管服改革政策推出快、立法跟进慢的问题,认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先从立法方面取得突破。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认为,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简政放权是最迫切的改革方向。现在很多活动可以跨区域完成,而且有时中央的政策会摇摆不定,评价地方的营商环境灿在一定难度。
刘守英在总结发言中,对与会专家提出的真知灼见表达了感谢,他同意与会专家提出的,衡量“放管服”改革的成果不能只看表面数据,落脚点应是营商环境的改善。他勉励课题组努力攻关,为年轻教师做出表率。
相关话题/改革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