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澳研中心多次举办“澳大利亚文化周”、“文学周”、主题研讨会以及公开讲座等,新颖的活动开展方式与广阔的对话交流空间吸引了广大师生、澳洲文化爱好者的积极参与。曾经到访中心的客人多为澳大利亚知名****,也包括澳大利亚总督、议会议长、外交部长,驻华大使、公使、参赞,大学校长、律师、记者,还有农场主、警察、文学家、画家、影视制片人、税务官员、营养师、运动员、中学教师等。本届澳大利亚文化周活动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板块: 澳大利亚文化周系列讲座,电影展播《动物王国》《加里波利》,线上歌唱比赛 Sing for OZ at RUC。
本届文化周系列讲座的主题为“国际视野下的澳大利亚研究”,三位演讲嘉宾分别来自美国、法国、新西兰,从不同视角讲述他们眼中的澳大利亚。首位嘉宾Dr. Rhonda Evans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Edward Clark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为美国最早成立的研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学术机构。Evans从澳大利亚政治角度切入,进行了三场讲座:“当代澳大利亚政治的不稳定性及未来走向”“美国文化和澳大利亚文化的对比视角”“澳大利亚应对难民的方式:政策平衡”。第二位演讲嘉宾是目前任教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宗教哲学部、担任法国国家科学院“胡塞尔文献室”研究员的杨一心(Alexis LAVIS)。杨一心从“澳大利亚与法国:250年间的关系”出发,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法国****眼中的澳大利亚形象。来自新西兰的原CCTV英语新闻频道主播艾德文(Mr. Edwin Maher)曾获2007年“中国政府友谊奖”,他结合自身经历为我们带来了第五场讲座,主题为“跨越塔斯曼海——以为新西兰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11/2-27.jpg)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11/3-26.jpg)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11/4-20.jpg)
(Rhonda Evans、Alexis LAVIS、Edwin Maher 在讲座)
此次系列讲座还设置了问答环节,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地发言提问,现场互动活跃, 激发了大家的学术兴趣,优化了知识结构,开拓了学术视野。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11/5-17.jpg)
(第十八届中国人民大学澳大利亚文化周现场)
11月3日晚,师生们在明德国际楼观看了电影《动物王国》,影片以主人公约书亚的变化和成长为主线,讲述了一个曾经无瑕的少年游走于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艰难挣扎,启迪我们要以文明战胜动物性,自觉遵守规则,不断推动社会进步。11月10日晚,放映了第二部电影《加里波利》,该影片围绕伙伴情谊塑造了典型的澳新军团形象,一批脱离大英帝国情结,具有独立澳大利亚气质的男性士兵。电影展播结束后,来自北京外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二十余位硕士生、博士生展开了交流讨论。在澳大利亚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碰撞中,第18届中国人民大学澳大利亚文化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11/6-10.jpg)
(Rhonda Evans向人大澳研中心赠予礼物)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11/7-6.jpg)
(人大师生与原CCTV英语新闻频道主播Edwin Maher合影)
第18届中国人民大学澳大利亚文化周自11月3日持续到11月10日,为期一周,不仅为人大师生与国际知名****搭建了沟通对话的平台,也有助于同学们更深层次地了解澳大利亚的文化特征,拓宽思路,启迪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