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在人大,听来自中外名校的汉学家如何理解中国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6

编者按: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是他们有着同样的热情与专注,以中国研究为乐为业,他们有着同一个名字——“汉学家”。
时隔两年,因为第六届世界汉学大会,这些人再次共聚中国人民大学,结合汉学的发展与中西文化交流展开了对话。走进汉学大会,看看世界如何“理解中国”。
11月3-4日,第六届世界汉学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围绕“理解中国:包容的汉学与多元的文明(Understanding China: Inclusive Sinologies and Diverse Civilizations)”这一主题,与会的近百名中外****,就汉学的发展与中西文化交流展开对话。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国家汉办党委书记、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马箭飞,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静炜等出席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主持开幕式。
11月3日,开幕式当晚,CCTV1新闻联播栏目报道了第六届世界汉学大会开幕。

刘伟表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与改革开放相伴随的独特风景,正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理解中国的过程,而世界汉学则为这道风景打开了一扇窗口。我们在纪念改革开放的日子里重新梳理汉学的发展,也期待发展中的汉学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并肩同行,使中外互鉴、文明对话的影响力不断拓展。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理解中国”,而汉语中的“理解”一词,亦即“以理解之”。这就是所谓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理解”,是通向和谐的必经之路;在理解“他者”的同时,不同的文化也会在自我反省中获得更新。希望在世界汉学大会这个对话交流的平台上,中外****可以“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既分享世界对中国的阐释,也感悟中国对世界的意义。

马箭飞表示,在全球化继续发展、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背景下,各国家各民族各文明之间都更加需要彼此理解、和谐共生。汉学作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纽带、促进多元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自身也需要更多的省思和包容。这就是本届世界汉学大会选择“理解中国:包容的汉学与多元的文明”作为主题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孔子学院总部将继续以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推进中华文化传播为己任,致力于增进人文交流和国际理解,发扬汉学传统,繁荣汉学研究,让中国与世界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让世界多元文明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大会上,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柯马丁、鲁汶大学教授钟鸣旦、罗兰大学教授郝清新就“理解中国”这一主题分别做了演讲,分别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阐述“理解中国”的主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方维规、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惟善以学术对话的方式对主题发言进行回应。
十载人大缘
世界汉学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Sinology),是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沟通中国本土学术与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论坛之一。大会实行双年会制,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世界汉学大会旨在通过“汉学”搭建国际交往平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理解与合作,以在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汉学”起源于西方,在十七、十八世纪后渐成体系。这一学科体系在形成过程中,借助了西方的思想背景和多种近现代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今世界”和快速发展中的“当代中国”,汉学无疑是提升中西对话能力,从他者反思自我的重要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被誉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有着坚实的人文科学的根基和底蕴,在人文领域有一批为世界范围内汉学研究和推广做出巨大贡献的知名专家和优秀青年****。2007年,国家汉办与中国人民大学携手推动了世界汉学大会的召开和发展。随着世界汉学大会在国内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它已成为人民大学独特的一个学术品牌。
2007年:第一届世界汉学大会,以“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为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内地首次举办的高水平、高规格的世界性汉学大会。
2009年: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以 “汉学与跨文化交流”为主题。
2012年: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以“汉学与当今世界”为主题;提出“新汉学”与“大汉学”的构想。
2014年: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以“东学西学·四百年”为主题;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正式成立,常设于中国人民大学,25名海内外****出任理事。
2016年:第五届世界大学大会,以“比较视野下的汉学:传统与革新”为主题;新设“孔子新汉学计划”和“中日韩共用汉字辞典编撰论坛”等两个论坛。
2018年:第六届世界汉学大会,以“理解中国:包容的汉学与多元的文明”为主题。
****这样说
在“包容多元”中“理解中国”
“汉学最突出的特质就在于跨文化、跨语言与跨学科。汉学不仅是文化对话的天然媒介,同时也必然启发人类对自身发展的进一步思考,必然通过不同思想的交流、交锋、交融,推助人与人的相识、相知、相通。”德国科隆大学汉学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主任、亚洲研究讲座教授柯马丁、现任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副教授培高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陈剑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级文教专家姚新中发表了观点。
第二次参加汉学大会的柯马丁谈及包容与多元时认为,引入包容与多元的议题意味着定义的再理解,需要汉学****在实践中去传达包容和多元的意义,这很重要。
此次世界汉学大会开幕式上,柯马丁作“在古代世界中理解古代中国”主题发言,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古代中国。在他看来,比较研究的方法就是一种多元、包容的研究方法,可以使研究摆脱狭隘的语境;在研究古代问题时,必须认识到这个世界与当今世界有何不同,这也是“多样性”的一种体现。
他强调,不同古代社会之间的跨文化比较,这是防止我们基于当代目的而错误界定“中国古代”的最好方法。
培高德已经是第四次参加世界汉学大会,他认为此届世界汉学大会的主题范围十分广泛,可以从多重视角切入:首先,需要认真地思考汉学作为一门融会中西的学科在“理解中国”中的作用;其次,艺术作为汉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应被忽视。
培高德认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品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艺术和文化的精髓,因此研究汉学时也要更多地关注陶瓷、书画、青铜器等中国艺术品,并从中透视出古代中国艺术文化的内涵和意蕴。在他看来,这些中国的艺术瑰宝带动了中德人员的交流、促进了两国跨文化的理解和文明的进步。
陈剑澜表示,此次大会副标题中“汉学”(sinologies)与“文明”(civilizations)二词的英文都使用了复数形式,“包容的汉学”体现了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对多视角、多形态的汉学加以统摄的愿望,而“多元的文明”意味着不同文明的核心价值并不总是可以通约的,某种文明的某些价值不一定能作为一般价值来谈论,因此才需要对话。他认为,“理解中国”是汉学大会的目标。“中国”作为理解的对象,看似固定的,其实由于背景、视角和方法的差别,研究者观察和思考的东西不尽相同。因此,承认和尊重差异基础上的理解与对话尤为重要。
对于未来的汉学研究,陈剑澜表达了自己的期待:“我希望未来能看到两个研究路径,一是为了解而了解的研究,二是有现实针对性的研究。”二者既不可混淆,也不必厚此薄彼,需要相互补充相互竞争,实现和谐共生。以期实现尊重差异,对话交流,理解中国。
姚新中表示,此次大会主题聚焦理解与包容,正是目前需要提倡的:“从什么样的视角解读中国?怎样形成更接近事实的理解?”这次大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平台。在他看来,汉学研究不是要完全求同,而是要部分存异——给大家一定空间,让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与学科领域的****对中国进行多维度的审视:“有些****非常热爱中国思想,乐于进行中国研究,他们的出发点是对中国带有同情的理解;此外,也有部分****完全出于一种客观的角度,从他们本国、本文化的需要出发来研究中国。”
姚新中表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快速全球化、深度现代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汉学的眼光应当是世界性的。如何使中国思想无碍地融入世界文化之中?他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通过“新汉学”研究的方法,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接受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其次,中国应对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更难的。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是新汉学和全球化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方面。
台前幕后的他们
在热闹学术会议中,时常会看到工作人员穿梭的身影,我们统称他们为会议的组织者和志愿者。当我们走近并了解他们时,就会发现他们的可敬与可爱。
组织者张靖老师表示:其实历届汉学大会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宗旨,就是通过对话,聆听他者,在这种聆听的过程中来反思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这是一个认识自我的最佳方式,我们也藉由此促进相互的理解,明确自己的文化特征。众多的组织者和志愿者也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计得失地参与其中,目的只有一个,为学校和社会呈现一场汉学的盛宴。
志愿者陈莹同学说:从2012年起,我参加过三届世界汉学大会的志愿者工作,每一届都有满满的收获。我很愿意向同学们推广这个大会,因为在参与的时候,你会看到热烈的讨论和很有见地的发言,这些讨论和发言经常启发我对于专业知识的思考和醒悟。所以,“理解中国”可以很具体,从现场浓郁的学术气氛里,你就会切身感受到理解和交流的美好。
汉学大会:发展在路上
正如刘伟校长在开幕式上所说的,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期待着汉学同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并肩发展。开放的中国既需要走出去,也需要各国越发的走进来,而走进来的路上,汉学作为一门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学科,承担的使命是艰巨的。倡导“理解中国”的汉学,以“包容”“多元”的姿态,坚持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以世界各国语境交流,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汉学大会将继续发展,汉学事业将迎来新的时代。
相关话题/微信 图片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丝绸之路”主题国际会议暨敦煌壁画及文物图片展
    6月3-5日,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联合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历史系举办了“中国与中东:丝绸之路及周边地区的历史联系与比较”国际学术会议。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敦煌研究院以及纽约大学、印第安纳大学、萨尔茨堡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本笃会大学、巴黎南部大学、特拉维夫大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6
  • 沈阳理工大学兵工图片展开展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学校党委宣传部主办,档案馆(校史馆)承办的兵工图片展布展工作已经完成,于9月27日正式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展出地点图书馆二楼大厅,欢迎广大师生前来参观指导。本次展览包含11个版块,共21块展板,展出了不同时期学校兵工发展相关图片,通过展览让广大师生更好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4
  •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海外巡回展——日本建筑图片展在我校举办
    11月1日,由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主办,辽宁省中日友好协会、辽宁省养老建筑工程与服务产业校企联盟协办,我校承办的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海外巡回展——日本建筑图片展在我校建筑博物馆举行。校长阎卫东、副校长李宇鹏、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首席领事杉田雅彦、辽宁省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陈铁城、日本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3
  • 关于我校移动门户——企业微信试运行的通知
    关于我校移动门户——企业微信试运行的通知全校各单位及全体教职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高等院校管理服务类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移动端应用整合,向全校师生提供便捷的移动办公渠道,现推出“沈阳工业大学企业微信”作为我校移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1
  • 关于我校移动门户——企业微信试运行的通知
    关于我校移动门户——企业微信试运行的通知全校各单位及全体教职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高等院校管理服务类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移动端应用整合,向全校师生提供便捷的移动办公渠道,现推出“沈阳工业大学企业微信”作为我校移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1
  • 关于校园卡微信充值和教工食堂虚拟卡支付试运行的通知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智慧校园建设,提高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广大师生水平,我校同腾讯公司合作,开通校园卡微信充值、教工食堂虚拟卡支付功能。现就有关事宜说明如下:1、校园卡用户接入使用步骤如下:用户需首先通过自服务地址提交微信认证所需信息:采集认证信息地址:http://telwx.lnnu.edu.cn提交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1
  •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在线”微信公众号转载我校辅导员文章
    3月9日,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在线”微信公众号转载了我校化学化工学院辅导员姚洪磊老师的文章《战“疫”时刻,辅导员如何成为学生网课的“打更者”?》,文章结合防疫时期辅导员如何督促开展好网课工作着手,具体从如何与专业教师联系、如何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如何架起家校沟通桥梁及如何开展辅导员思想引领等四个方面展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31
  • “辽师大校史馆”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
    近日,由档案馆(校史馆)责任出品的“辽师大校史馆”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运行。小程序分为校史馆简介和辽师大校史两部分,将校史馆的陈展内容搬到线上,为广大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线上聆听辽师大校史,传播与传承校史文化的平台。▲“辽师大校史馆”小程序首页小程序由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和影视艺术学院学生设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31
  • 我校图书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图片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9月20日上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图片展在黄河路校区图书馆举行。展览收集并展示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期间近50幅珍贵历史照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31
  • 附属二院90后护士李作坤微信发文感人至深
    李作坤,男,1991年出生,2015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重症医学科做护理工作。面对湖北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李作坤毅然决然主动请战,报名支援武汉。2020年2月2日凌晨,他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早晨9时47分在大连北站乘车赶往沈阳集结,时间紧急,来不及和家人好好道别,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