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驻日内瓦总干事迈克尔·穆勒(Michael M?ller)在致辞中表示:“中文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语言多样性是多边主义的基石,只有相互理解,才能找到共同点。”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团大使俞建华通过解析最能体现中华文化本质和精髓的“民”字,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新时代进一步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希望中文日活动可以一起促进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鉴,建设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开幕式现场,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师生与400多名来宾一起深度体验了以“汉字里的中国”为主题的展览。展览通过汉字拆解形象地传递汉字的图案抽象性与组合联想性两个关键特征,通过介绍汉字的载体、汉字的书写工具等相关知识传达的汉字悠久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展览现场的书法、印刷、汉字纹身等互动展台格外汇聚人气,孔院学生和受邀出席的国际友人拿到亲手书写或印制的汉字作品,表现得格外兴奋。

“阅读中国”沙龙环节邀请了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黄卓越教授、瑞士汉学家胜雅律教授(Harrison von Senger)和格鲁吉亚汉学家玛琳娜·吉布拉泽(Marine Jiblaze)女士。三位专家围绕汉字与文学的关系,进行了主题发言和讨论,并回答了现场学生们有关汉字文化的提问。

近几年,日内瓦大学各院系、尤其是国际关系学院注册汉语学分课程的学生越来越多,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也促使这些年轻学子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中国。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学生雅拉(Yara Solenthaler)是孔子学院的“铁杆粉丝”和优秀学员,她曾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在模拟亚欧论坛上舌战各国青年领袖。雅拉在展览上表示:“学习汉语和汉字让我非常着迷,也学到了不一样的文化和智慧。”
年逾八十的孔院学生雅客(Jacques Guillemot)热爱中国语言和文化,他自2015年起就坚持在孔院学习汉语,每周两个晚上从法国安纳西来到瑞士日内瓦上课,寒暑不断,风雨无阻。雅客特别喜欢中国的古诗词,关注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还坚持订阅《人民画报》。此次”中文日”的汉字展览让雅客感到大开眼界,对汉字的美惊叹不已。
中文与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同属联合国官方工作语言。2010年联合国将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定为联合国中文日,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的贡献。汉字中蕴含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密码,掌握汉字,人们便能掌握到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了解汉字,便能够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与心灵,了解中国人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