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 /2013-10-27

 6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在明德堂举行,783名毕业生获授博士学位。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陈雨露,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常务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冯惠玲,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袁卫、刘大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胡乃武、郑杭生,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王利明,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副校长杨慧林、伊志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刘春田、董克用、孙家洲、曾湘泉、陈岳、杨瑞龙、孙郁、郝立新、杜小勇、洪大用出席仪式,2013年全体博士学位获得者、各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代表参加。
学位授予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仪式由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凤良主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常务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冯惠玲宣读《中国人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八届二次、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决定授予麻海山等783人博士学位,其中:哲学博士学位71人,经济学博士学位210人,法学博士学位225人,文学博士学位59人,历史学博士学位34人,理学博士学位8人,工学博士学位11人,管理学博士学位165人。
经济学院2013届博士研究生王娜代表博士毕业生发言。“在这段孜孜不倦的科研历程中,所有的辛苦、喜悦和骄傲都成为了挥之不去的回忆。”她回忆了在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难忘时光,代表全体博士毕业生感谢母校,感谢指导他们的老师,感谢那些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家人。她表示,定将牢记母校实事求是的校训,在未来的道路上努力拼搏,与母校共同奋进。
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哲学院教授李秋零代表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发言,对全体博士毕业生完成学业,对学校培养出了又一批杰出人才表示祝贺。李秋零教授说,博士是“博学之士”,意味着学有所成,此后必须学以致用,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希望广大博士毕业生,继续保持旺盛的学术精力,不辜负学校与社会对于“人大博士”的厚望,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者的结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秋零教授以此祝福2013届博士毕业生,并表示母校随时欢迎大家回家。 陈雨露校长代表学校向博士毕业生寄予临别赠言。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教育的价值追求来自于学校独特的历史传统。从抗战烽火中走来,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天然的禀赋决定了中国人民大学人才培养的厚重品质。“厚重”首先体现为崇高的学术理想和人生追求,能够守护理想并为之而奋斗。他强调,中国博士教育的本义在于培养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理想,以及永不衰竭的学术精神。当今中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只有坚守理想,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才能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陈雨露校长以英国诗人济慈的诗勉励毕业生,“谁才是最后到达顶峰的人,唯有那些把世界苦难当作苦难,并且因此而日夜不安的人!”
学位授予仪式上,陈雨露校长邀请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共同为全体博士学位获得者一一颁发学位证书和学位授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监授。仪式结束后,与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与全体博士学位获得者合影留念。
相关话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