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人民大学学院介绍--物理系[2005年整理]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6



    2002年4月2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我校时,为中国人民大学提出了在二十一世纪努力实现“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的宏伟奋斗目标。同年底,纪宝成校长在教育部大学校长的工作会议上,透露了我校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从2003年开始启动筹建理学院的工作计划。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将由数学系、物理系和化学系等三个系组成。
    筹建物理系的思路主要基于对国内与香港十一所著名大学物理系和科学院理论物理所与物理所的44位专家、学者和领导的采访、沟通和交流。深入调研了国内这些著名大学物理系的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和物理学界人才市场的状况,海外大学物理系的运行规则与成熟做法以及那些学校的物理系、理学院与学校在行政、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相互依赖形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在几次咨询和座谈会议上提出的看法和建议,我校已有学科的特点、潜在的办学条件和风险,以及学校、物理系和引进人才三个方面的客观要求,拟订了一个初步的物理系筹建规划
    从恢复高考制度,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较大幅度的稳定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我国的大学体制已经由原来的教学为主型,逐步与国际接轨,向“教学、科研与服务”一体化的研究型大学过渡。这种过渡不仅对提高培养人才的水平非常必要,而且也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过去二十多年所发展起来的一些物理系实际规模已经大大(成倍的)超过了应有的规模或者发达国家的一般规模。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将难以提供与目前经济发展程度相当的拨款额度来满足这样较大规模(“多而全”)物理系的不断发展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教学为主型教员也已经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成为研究型大学中合格(具有足够竞争力)的一员,某种形式的分流成为必然。因此,在系统地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同时,有效地缩减院系人员规模是我国高等教育界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进行深化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物理学既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核心,也是新技术诞生的基础。在我国,无论是当年研制两弹一星,还是80年代初李政道先生倡导的CUSPEA,都与物理学界的优秀人才储备和物理学科方面的实际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基础性研究领域,我国物理学(尤其是理论物理)的前沿研究现状距离国际高水平相对较为接近。物理学界的基础性研究是向国家提供人才战略储备的一个客观要求,高水平的高等物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是促进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发展、最大程度上满足国家人才战略需求的一个最根本的前提条件。近年来,由于扩大招生、知识结构、课程设置、行业竞争、教学与科研氛围以及质量评估等方面问题已经导致物理本科毕业生水平严重下降,物理人才培养水平难以提高。但是,在目前深化改革过程中,物理学界在努力缩减规模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引进物理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高层次人才,这不仅已成为一对现实矛盾,还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存在。从全国范围来看,尽管真正达到公认一流水准的物理本科或者研究生数毕业生比例不高,但物理系(物理毕业生)的数目已经足够大甚至过饱和。因此,无论从人民大学要创建世界一流名校的角度,提高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还是从培养合格物理本科生与研究生和促进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需要创建一个有特色、高水平、小规模的研究型物理系。
    根据专家和学校对于创建一个小规模“流动开放、与国际接轨、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物理系的建议和共识,学校组织论证并通过了物理系筹建规划,并于2004年12月21日正式启动物理系筹建工作。通过对建系的宗旨、程序和操作等三个方面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个筹建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目前,第一批引进了高层次人才陆续走上工作岗位,开始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且,物理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后的招收工作已经启动。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