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马中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18

马中 性别:男
专业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办公室电话:(86-10)6251 3800
电子邮件:zhongma@vip.sina.com
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100872


基本资料 教育背景
工作经历
社会兼职
科研项目
目前教授课程
奖励与荣誉称号
学术成果
教育背景 1996-1999,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
1995,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访问
1991-1995,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访问
1986-1988,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经济学硕士
1974-1977,洛阳农业机械学院,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学士
1966-1969,北京市第五中学


工作经历 2006- ,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院长,教授
2001-2006,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常务副院长,教授
1996-2001,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 所长,教授
1996-2001,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 副主任
1992-1996,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 副所长,副教授
1987-1992,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 讲师
1978-1987,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 助教


社会兼职 2011-2014,中国安徽,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2010-2012,International Fund for China's Environment (IFCE), 董事会成员
2009.3,中国河南,河南省新乡学院,兼职教授
2007- ,中国北京,环保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6- ,中国北京,中国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6- ,中国北京,环保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2006-2013,中国北京,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2006- ,日本东京,Integrated Research System for Sustainability Sciences (IR3S) 编辑委员会,委员
2004- ,中国吉林,《湿地科学》编辑委员会,委员
2002- ,美国,耶鲁大学世界奖学金亚太区评选委员会,委员
2002- ,中国北京,《自然资源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2001- ,中国北京,《中国环境科学》编辑委员会,委员
2001- ,中国北京,全球环境基金,科学技术咨询专家
1999-2001,中国北京,美国华盛顿,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董事
1998- 2002,美国华盛顿,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RFF) ,教授研究员
1992-1995,中国北京,洛克菲勒基金会全球环境培训网(LEAD),中国核心教授组成员


科研项目 [46]2011-2014,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欧盟,子课题中方负责人
[45]2011,石家庄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编制,石家庄市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
[44]2010.12-2011.04,实施张掖湿地保护和修复干预的前期评估,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
[43]2011-2013,教育部第三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课题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材编写组,第一首席专家
[42]2010.03-2011.01,国家环境分析,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
[41]2010.06-2011.06,清洁空气行动综合政策及城市天然气政策研究,能源基金会和环保部,项目负责人
[40]2009-2012,中国环境税收体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负责人
[39]2009.08-12,环保收费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课题组组长
[38]2008.09-2010.12,水环境保护价格与税费政策示范研究课题,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组组长
[37]2008-2010,水体流域型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设计及示范研究子课题,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负责人
[36]2009.05-2009.09,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项目负责人
[35]2009.01-2010.01,加强中国大气环境保护监管能力研究,环保部和美国能源基金会,项目负责人
[34]2008.11-2009.11,中外节能管理体制比较研究,发改委和美国能源基金会,项目负责人
[33]2007-2008,环境税经济学理论研究,财政部,项目负责人
[32]2007.12-2008.12,深圳市环境管理体制研究,深圳市环保局,项目负责人
[31]2007-2008,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体制保障专题,国家环保总局,项目组专家
[30]2008.05-2009.04,新时期环境管理职能转变和体制创新,世行和环保部,项目负责人
[29]2007.09-2008.12,环境经济政策保障-中国环境经济政策框架设计,国家环保总局,项目负责人
[28]2007.05-2008.06,商品链分析方法在中国适应性研究,福特基金会,项目负责人
[27]2007.07-2008.06,实现2010污染物减排目标的环境保护投资研究,能源基金会,项目负责人
[26]2007.07-2012.07,三江湿地保护项目,亚行和林业局,项目负责人
[25]2007.07-2007.12,水和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亚洲开发银行,项目组专家
[24]2006.08-2007.10,国家环保总局区域督查中心能力建设项目,亚行和国家环保总局,项目组专家
[23]2006.12—2007.04,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体制及机制研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项目负责人
[22]2005.12—2006.08,松花江水污染应急科技专项跨界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研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项目组专家
[21]2005.11—2006.3,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评估,世界银行,项目负责人
[20]2005.5—2010.12,工业废液地下灌注技术示范和环境监督管理的应用研究, 国家环保总局和杜邦公司,项目负责人
[19]2005,三江平原环境与贫困关系案例研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项目负责人
[18]2004.4-2005.10,北京市丰台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区建设规划,丰台区环保局,项目负责人
[17]2004-2005.09,中国北方城市水管理研究项目B 课题污水行业投资与运行效率研究,世界银行,项目负责人
[16]2004-2005,中国履行POPs公约资金机制相关问题研究,国家环保总局,北京,咨询专家组长
[15]2004-2005,区域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负责人
[14]2004-2006,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产权分析(以三江平原为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
[13]2004-2005,三江平原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
[12]2003-2005,典型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方法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负责人
[11]2003-2005,中国环境资源定价与税收研究,英国国际发展部和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项目负责人
[10]2003-2004,中国黄河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亚洲开发银行,北京,咨询专家(中方组长)
[9]2002-2004,三江平原土壤碳循环研究,美国环境保护基金,中方项目负责人
[8]2002-2003,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立法研究,美国环境保护基金,中方项目负责人
[7]2002-2004,环境影响评价的经济分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环保总局和挪威发展合作部(NORAD) 项目,中方组长
[6]2002-2005,中国生态、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教育部“十五”211工程,北京,项目负责人
[5]2002,中国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项目,亚洲开发银行,哈尔滨、北京,咨询专家
[4]2002-,推动中国清洁生产技术,亚洲开发银行,北京,咨询专家
[3]2001.11-2002.12,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研究,国家环保总局和世界银行,北京,专家组组长
[2]2001.5-2002.8,中国实施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评估及风险分析,世界银行和国家环保总局,北京,项目组长
[1]1991-1995,《RFF环境经济学丛书》,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国家环保局,北京,项目负责人、中方主编



奖励与荣誉称号 [6]2011,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2011年度“太平洋领袖(Pacific Leadership Fellow);
[5]2010,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等七部委,“200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4]2008.11,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项目: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程建设,本人任项目负责人
[3]2004,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4年度北京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省级;
获奖项目:《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课程,本人任课程负责人
[2]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国家级;
获奖项目:《中国排污收费制度及其实施研究》
[1] 1998,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批入选者;


学术成果 6.1 书籍(Books)
[14]马中. 环境经济与政策:理论及应用[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2010.12.
[13]谢剑. 应对水资源危机:解决中国水资源稀缺问题[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9.(本人为主要参写者)
[12]马中. 环境经济研究进展(第一卷)[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11]Xie, Jian. Addressing China’s Water Scarcity: Recommendations for Selecte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ssues[R].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2008.12.ISBN: 978-0-8213-7645-4. (As a co-author)
[10]茅于轼,等. 煤炭的真实成本[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10.ISBN 978-7-5020-3408-5.(本人为主要参写者)
[9]马中.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第二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马中. 环境经济学与政策丛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王金南,马中,等. 二氧化硫排放交易—中国的可行性[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6]王玉庆. 环境经济学[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本人为副主编)
[5]王金南. 二氧化硫排放交易-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前景[C].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3.(本人参编“排污权交易在中国的实施”,与王金南合作;“中国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宋国君合作)
[4]马中.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马中,杜丹德. 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9.
[2]张坤民. 可持续发展论[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本人为副主笔)
[1]克尼斯,斯波福德,马中. RFF环境经济学丛书[M]. 北京:三联书店,1991-1996.
6.2 论文(Articles)
6.2.1 期刊论文(部分)
[51]Jian Wu,Junjie Wu,Xiaoxia Wang,Zhong Ma. Securing water for wetland conserva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licy options to protect 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94 (2012):102-111.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2010IF2.596)
[50]刘怀宇,马中.“刘易斯转折点”假象及其对“人口红利”释放的冲击[J].人口研究,2011.4:66-75.
[49]马中,石磊,周芳. 我国流域型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设计及示范研究——以辽河流域(辽宁段)为例[J]. 地方财政研究,2011.3:24-28.
[48]马中,吴健. 中国实施环境税的思索[J]. 环境保护,2010.17:14-16.
[47]方灏,马中. 论环境金融的内涵及外延[J]. 生态经济,2010.9:50-53.
[46]王卓妮,胡涛,马中. 美国跨界水污染管理的经验与教训[J]. 环境保护,2010.4:73-75.
[45]文峰,马中. 风电产业改革的探索[J]. 环境保护,2009.24:71-73.
[44]宋鹭,马中. 破解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难题[J]. 环境保护,2009.15:26-28.
[43]马中,石磊,崔格格. 关于区域环境政策的思考[J]. 环境保护,2009.13:20-22.
[42]马中,石磊. 新形势下改革和加强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思考[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31(12):18-21.
[41]王军,马中,张异凡. 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政策手段分析——基于《可再生能源法》和国外实践经验[J]. 环境保护,2009.8:39-41.
[40]王再岚,李政海,马中,等. 鄂尔多斯东胜地区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J]. 生态学报,2009.29(1):484-491.
[39]魏珣,马中. 环境税国际经验及对中国启示[J]. 环境保护,2009.1:85-88.
[38]黄心洁,马中,昌敦虎. 从建筑中水到社区中水——以北京市为例[J]. 环境保护,2008.18:4-7.
[37]方灏,马中. 美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5):72-76.
[36]江永红,马中. 农民经济行为与环境问题研究[J]. 中州学刊,2008.3:114-118.
[35]江永红,马中. 环境视野中的农民行为分析[J]. 江苏社会科学,2008.2:62-67.
[34]马中,吴健,魏珣,张红亮. 建立基于效果和效率的减排长效机制[J]. 环境保护,2007.24:20-22.
[33]马中,陈红枫. 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我国流域综合管理[J]. 绿叶,2007.7:24-25.
[32]马中,陈红枫. 谈建立我国环境与自然资源损害评价制度[J]. 环境保护,2007.6:22-25.
[31]Zhong Ma, Jian Wu. Correcting Environmental Market Failures through Environmental Fiscal Reforms in China[J]. Environment & 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 2007.16(3):607-627.
[30]Henrik Lindhjem, Tao Hu,Zhong Ma, et 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 Impact Assessment in China: Problems and Prospects[J].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7.27(1):1-25.(EI/SSCI, 2010IF 1.944)
[29]王再岚,马中. 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下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方式选择[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3):89-93.
[28]谢贤政,马中,李进华. 意愿调查法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思考[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5):144-148.
[27]谢贤政,马中. 应用旅行费用法评估黄山风景区游憩价值[J]. 资源科学,2006.3:128-136.
[26]宋国君,马中,陈婧,韩冷. 论环境风险及其管理制度建设[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2):102-103.
[25]马中,蓝虹. 购买力平价法核算GDP的谬误何在[J]. 环境保护,2005.11:27-31.
[24]杜梅,陈婧,马中. 渭河流域水价与水污染对农民的影响[J]. 环境保护,2005.10:37-41.
[23]蓝虹,马中. 明晰产权:三江平原生态恢复的关键[J]. 绿色中国,2005.9: 67-68.
[22]谢贤政,马中. 应用旅行费用法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研究进展[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730-737.
[21]蓝虹,马中. 恢复和保护三江平原生态平衡迫在眉睫[J]. 绿色中国,2005.7:54-55.
[20]王冬朴,马中.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中的功能[J]. 环境保护, 2005.5:52-55.
[19]杜梅,马中. 实行水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运营的思考[J]. 中国水利,2005.3:56-58.
[18]马中,蓝虹. 贫困约束下对消费者征收环境税的绩效分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3-59.
[17]杜梅,马中. 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社会科学家,2005.2: 55-57.
[16]杜梅,马中. 从渭河流域水质状况看治污制度[J]. 北方环境,2005.30(1):14-16.
[15]蓝虹,马中. 中央财政应在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加大集权控制力度[J]. 环境保护,2004.12:50-53.
[14]马中,蓝虹. 建立环境财政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J]. 环境保护,2004.11:44-47.
[13]吴健,马中. 美国排污权交易政策的演进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环境保护,2004.8: 59-64.
[12]马中,蓝虹. 约束条件、产权结构与环境资源优化配置[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6):71-76.
[11]马中,蓝虹. 环境资源产权明晰是实行绿色GDP的关键[J]. 生态经济,2004.4:50-52.
[10]吴健,马中. 科斯定理对排污权交易政策的理论贡献[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1-25.
[9]马中,蓝虹. 实行绿色GDP面临三大技术障碍[J]. 绿叶,2004.3:28-29.
[8]马中,吴健. 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 环境保护, 2004.3:13-15.
[7]马中,蓝虹. 产权明晰和交易是环境资源合理定价的基础[J]. 中国物价[J],2004.2:49-51.
[6]马中,蓝虹,产权、价格、外部性与环境资源市场配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11:24-26.
[5]宋国君,马中,姜妮. 环境政策评估及对中国环境保护的意义[J]. 环境保护, 2003.12:34-37.
[4]马中,Dan Dudek,吴健,张建宇,刘淑琴. 论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J].中国环境科学,2002.1:89-92.
[3]马中. 排污权交易的理论与实践意义[J].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增刊):57-62.
[2]Zhong Ma. China’s Past Speak to a Sustainable Future[J]. Forum for Applied Research and Public Policy, 1995. 10(4). U.S.A.
[1]H. Keith Florig,Zhong Ma, et al. China Strives To Make the Polluter Pay[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5.29(6);(SCI/, 2010IF 4.827)
6.2.2 会议论文(部分)
[6]Lei Shi, Lu Xing, Zhong Ma, Li Yang, Xiaoqing Wu. Evaluation of Rational Solid Waste Abatement of Regions in China[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09:1-4. DOI: 10.1109/ICBBE.. (A类)
[5]Zhong Ma, Lei Shi, Lu Xing, et al. The Benefit & Cost from Electronic Waste Recycl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from the Qingdao recycling Pilot in China[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IEEE Xplore, 2009. (EI/ISTP)
[4]Lei Shi,Lu Xing, Zhong Ma, et al. Household Disposal Behavior and Attitudes Towards the Recycling of Waste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cations in Qingdao,P.R.China[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IEEE Xplore, 2009.
[3]Lei SHI, Lu XING, Zhong Ma, et al. Evaluation of Rational Solid Waste Abatement of Regions in China[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IEEE Xplore, 2009.
[2]马中. 环境经济学的中国风格和多重学科意义[C]//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 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7).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7.
[1]马中. 基于生物质能的城镇循环经济模式――县级城镇的环境综合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C]//第三届东亚环境经济学国际会议论文集. 2008.3.
6.2.3 其他学术论文(部分)
[19]马中,等. 基于省级层面的经济、能源、污染排放强度分析[R]//袁卫,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报告2009-2010.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
[18]马中. 对节能减排指标的理解和再思考[M]//张坤民,等. 低碳发展论.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156-167.
[17]马中.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评析[M]//董克用.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
[16]马中. 护水是一切环保工作的基础[Z]. 怀柔科学决策参考,2009.2.
[15]马中,等. 建立基于效果和效率的减排长效机制[R]//袁卫,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报告2007.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
[14]马中. 美欧利用气候设局,中国要坚持立场思考对策[J]. 中国评论(香港). 2008.6.
[13]马中. 关于气候谈判与低碳经济之我见[M]//张坤民,等. 低碳经济论.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5.
[12]马中,吴健. 环境财政是落实‘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的关键[M]//杨东平. 2006年:中国环境的转型与博弈(2007年度中国环境绿皮书).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
[11]Jian Wu, Zhong Ma, Feng Wen. Role of Government in Protecting Natural Heritage: Case of China’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M]//H.Job, Jianxin Li (Ed.). Natural Heritage, Eco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tentials and Pitfalls for China. (Muenchner Studien zur Sozial- und Wirtschaftsgeographie Bd.45). Regensburg: Verlag Michael Lassleben Kallmunz. (ISBN 3 7847 6545 9). 2006: 119-124.
[10]吴健,马中. 环境财政与环境税收改革[M]//葛察忠,等. 环境税收与公共财政.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8.
[9]马中,吴健. 环保目标与环保投入[M]//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三卷).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8]马中. 以市场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M]//潘岳. 绿色中国文集.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6.
[7]马中.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R]//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5.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马中. 环境财政与市场经济[R]//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5.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高培勇,马中,吴健. 我国促进节能财税政策的现状、国际经验与建议[J].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05.7.
[4]马中. 中国环境财政的改革:成就、调整和出路[Z]. 神州交流,2005.2(4).
[3]马中,吴健. 走向公共管理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M]//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23-354.
[2]Zhong Ma, Jian Wu,Leo Horn. Poverty–environment links in the wetlands of Sanjiang Pla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 Steele, P, G. Oviedo, D.McCauley (Eds.). Poverty, Health, and Ecosystems: Experience from Asia. IUCN, Gland, 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 UK ; Asian Development Bank, Manila, Philippines, 2006.
[1]Dan Dudek,Zhong Ma,et al. Total Emission Control of Major Pollutants in China[M]// China Environment Series (Issue 4).Washington D.C.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cholars, 2001:43-55.
6.3研究报告(Reports)(部分)
[15]2009,《新形势下继续加强环境保护部管理职能的政策建议》,提交世行和环保部;
[14]2008,《环境保护部区域环境执法督查机构建设项目之专题四 环境信息与应急研究报告》,提交亚洲开发银行和环保部;
[13]2008.4, 《控制水污染》,提交世界银行;
[12]2007.8,《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和机制》,提交环保部;
[11]2006.8,《加强国家防范控制水污染事件的能力: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启示》,提交世界银行;
[10]2006.9,《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执行情况评估:以淮河流域为例》,提交世界银行;
[9]2006,《POPs履约国家资金机制的体制、政策、分担原则和运行方式》,提交国家POPs履约办公室;
[8]2005.10,《建立环境财政纠正市场失效加强环境保护(研究报告与政策建议)》,提交中国环境与发展国家合作委员会和英国国际发展部;
[7]2005.6,《中国北方十四省(市)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投资现状及前景》,提交世界银行;
[6]2005,《北京市丰台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区规划》,提交丰台区环保局;
[5]2005.5,《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主报告》,提交国家环保总局;
[4]2005.3, “Case Study of Poverty & Environment Linkages in Sanjiang Plain”. A Project Paper prepared for 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 and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
[3]2005.3,《黄河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提交国家环保总局;
[2]2003,《中国实施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评估及风险分析报告》,提交世界银行和国家环保总局;
[1]2002.11, 《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研究》,提交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环保总局和世界银行,北京和华盛顿;
6.4其他著作(Notes,Comments,Reviews, etc.)(部分)
[10]马中. 读《人与环境》有感[J]. 环境保护. 2009.24:80.
[9]马中,植田和弘. 构筑循环型社会[M]//松井孝典,白岩松,等. 地球环境读本. 东京:日本财团,2009,24-25.
[8]马中,植田和弘. 构筑循环型社会[M]//松井孝典,白岩松,等. 地球环境读本. 东京:日本财团,2009,26-27.
[7]马中. 分权管理为什么:玻利维亚的经验和对中国的启示—对第九章《玻利维亚森林经营分权:谁是受益者?为什么?》一文的评论[M]//李维长. 分权管理策略:森林、人民与权力. 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8,8.
[6]马中,等. 建立环境财政体系,增加环保投入是落实国务院《决定》的关键[N]. 中国环境报,2006-9-7.
[5]马中. 知难行易的绿色GDP Turning green GDP on its head[EB/OL].(2006-7-26)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en/220-Turning-green-GDP-on-its-head/.
[4]马中. 天人合一,于今为要[J]. 绿叶,2006,7:21.
[3]马中. 关于循环经济的笔谈[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6(3):6.
[2]马中. 大政既出狠抓落实[N]. 中国环境报,2006-3-3,第3版.
[1]马中. 环境灾难与"生态旅游"[J]. 绿叶,2005,1:18-19.



相关话题/中国人民大学 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