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18

王克 性别:男
专业职称:副教授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86-10)**
电子邮件:wangkert@ruc.edu.cn
联系地址: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基本资料 教育背景
工作经历
社会兼职
科研项目
目前教授课程
奖励与荣誉称号
学术成果
教育背景 2002.9-2008.7,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2000.9-2002.7,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工学第二学士学位;
1997.9-2002.7,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专业,经济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08-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社会兼职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能源与气候经济学项目组执行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
—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专家委员会委员
担任国际机构咨询专家:
— 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通过国际合作促进中国清洁绿色低碳城市发展(PSC)项目咨询专家,2017.
— 中国达峰先锋城市蓝梦,落基山研究所(RMI),深圳,青岛等城市达峰行动方案,咨询专家,2017.
— 中国达峰先锋城市联盟,落基山研究所(RMI),中国城市达峰手册编写,咨询专家,2016.
— 世界银行,“中国国家自主贡献评估”,咨询专家,2015-2016年
— 世界银行与国家发改委,“中国技术需求评估(TNA)项目减缓技术需求评估咨询专家”,咨询专家,2012-2016年
— 瑞士开发合作署,“中国低碳城市项目实施评估”,咨询专家,2012年8月
— 亚行技术援助项目(TA 7219-PRC),青岛市低碳城市规划研究,项目组副组长,国内专家组组长,2011年3月-2012年6月
—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等国家低碳技术发展趋势评价(Open Climate Network),咨询专家,2011年6月-2012年6月
— 世界银行,“中国背景下气候变化技术需求及优先排序方法学”,咨询专家,2010年6月-2010年8月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公约4.1c和5条款实施效果评估”,咨询专家,2010年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技术转让专家小组,公约技术转让框架实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咨询专家,2008年



科研项目 [48] 2020年后公平、有效、多赢的国际合作强化行动安排设计和中国对策研究,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资助项目,子课题负责人,2015-1016
[47]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规划读本与方法学指南编制,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宜居城市项目”资助,项目负责人,2013-2016年
[46] 中国提前达峰可行性研究,能源基金会资助课题,项目执行负责人,2013-2014年
[45] 青岛市低碳发展规划编制,青岛市政府委托课题,项目执行负责人,2012-2013年
[44] 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研究,瑞士发展合作署“中国低碳城市项目”资助,项目执行负责人,2013-2014年
[43] 巴黎会议后全球气候治理的走向研究,中国科技部改革发展专项“巴黎会议后应对气候变化急迫重大问题研究”,课题联合负责人负责人,2016-2017
[42] 国际低碳发展趋势与中国发展路径创新,能源基金会资助课题,项目负责人,2016-2017
[41] 基于全球碳预算公平分配的主要国家减排目标评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2017年度面上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2017.
[40] 2020年后公平、有效、多赢的国际合作强化行动安排设计和中国对策研究,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资助项目,子课题负责人,2015-1016
[39]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规划读本与方法学指南编制,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宜居城市项目”资助,项目负责人,2013-2016年
[38] 青岛市低碳城市试点项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资助项目,课题负责人,2013-2015年
[37] 中国低碳发展国际环境研究,国家发改委“低碳发展宏观战略项目”课题,子课题负责人,2013-2015年
[36] 中国提前达峰可行性研究,能源基金会资助课题,项目执行负责人,2013-2014年
[35] 青岛市低碳发展规划编制,青岛市政府委托课题,项目执行负责人,2012-2013年
[34] 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研究,瑞士发展合作署“中国低碳城市项目”资助,项目执行负责人,2013-2014年
[33]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规划编制指南,英国使馆繁荣基金资助,项目执行负责人,2013-2014年
[32] 贵阳市低碳发展规划编制,贵阳市政府委托课题,2011-2012年
[31] 梅州大埔县低碳发展规划研究,课题负责人,2013-2014年
[30] 青岛市低碳城市试点项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资助项目,课题负责人,2013-2015年
[29] 中国低碳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国家发改委“低碳发展宏观战略项目”,2012-2015. (已结项,项目第三完成人,程天权,邹骥,王克);
[28] 中国低碳发展国际环境研究,国家发改委“低碳发展宏观战略项目”,2013-2015. (已结项,子课题负责人)
[27] 低碳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2009-2012年. (已结项,课题第二完成人,子课题负责人);
[26] 北京奥运影响评估之环境影响评价,等同于省部级重点课题,2010-2012年.(已结项,该项目为中国人民大学根据国际奥组委的要求,受北京奥组委委托组织开展的跨学科大型科研项目,相当于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担任环境组分首席专家,由学校认定相当于主持省部级重点课题);
[25] 巴黎会议后全球气候治理的走向研究. 科技部改革发展专项“巴黎会议后应对气候变化急迫重大问题研究”第一课题联合负责人,2016-2018.
[24] 基于全球碳预算公平分配的主要国家减排目标评估.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年度面上重点项目, 2017-2018.
[23] 中国低碳技术研发战略及国际合作机制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年度面上重点项目,2009-2010. (已结项,课题负责人);
[22] 2011,“胶州湾水质保护项目”,“青岛低碳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子课题(The TA 7219-PRC)”,亚洲开发银行,专家组副组长,国内专家组组长;
[21] 2010,“墨西哥谈判重大问题研究”下“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技术转让机制研究”(编号2010cb955104),973项目,专题负责人;
[20] 2010,“行业减排方案研究” 下“公约行业减排方案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编号:2010CB955403),973项目,专题负责人;
[19] 2009-2011,“低碳技术战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低碳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18] 2009-2011,省市实施气候变化战略能力建设项目,英国政府,项目执行负责人;
[17] 2009-2010,中国低碳技术研发战略及国际合作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面上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
[16] 2009-2010,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9:迈向低碳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未来,联合国开发计划书驻华代表处(UNDP China)项目,第二负责人;
[15] 2009,促进环境有益技术联合研发的国际技术合作机制研究,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项目第二负责人;
[14] 2008-2011,中国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中国气候与环境:2012》章主笔(LeadAuthor);
[13] 2008-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处及技术转让专家工作组(EGTT)签约咨询专家;
[12] 2008-2010,技术转让机制与CDM可持续发展效益研究,清华大学委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课题负责人;
[11] 2008-2010,中国—联合国气候变化伙伴关系框架项目子课题—技术开发与转让国际合作机制研究,UNDP(西班牙政府赠款项目),项目第二负责人;
[10] 2007-2009,中国环境宏观战略能源与温室气体专题,中国工程院课题,项目主要参与人;
[9] 2007-2008,“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技术需求初评,欧盟资助中国-欧盟能源环境项目,项目主要参与人;
[8] 2005-2008,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谈判与承诺中的能力建设,美国清洁大气政策中心资助项目,项目主要参与人;
[7] 2004-2005,“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方案评价研究”专题,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主要参与人;
[6] 2004-2005,“CDM方法学及相关政策研究”专题,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主要参与人;
[5] 2004,基于网络的工业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用户需求分析以及系统设计,国家信息中心,项目主要参与人;
[4] 2004,全球环境管理国家能力自需求评估研究-气候变化专题,全球环境基金资助项目,项目主要参与人;
[3] 2004-2005,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电气化工程中的太阳能技术利用潜力分析以及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可行性研究-内蒙古案例研究,加拿大海外开发署资助项目,项目主要参与人;
[2] 2002-2005,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气候变化专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项目,项目主要参与人;
[1] 2002-200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技术开发与转让”谈判对案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课题,项目主要参与人


目前教授课程 —曾经讲授过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总论,国际环境问题、环境经济与管理优化方法、气候变化经济学、环境政策与管理(MPA课程)
—目前仍然在讲授的课程包括:气候变化经济学、环境政策与管理(MPA课程)
—曾经讲授过的本科生课程: 资源与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目前仍然在讲授的课程包括:资源与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低碳经济


奖励与荣誉称号 ?2008,国际经济学会,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中国家的对策”青年论文竞赛最佳论文奖"
 Ke Wang,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impact of China’s CO2 emission control target based on a CGE model incorporating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2008.
?2011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2010-2011学年学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2012年12月,2011-2012学年中国人民大学十佳班主任
?2013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结项优秀项目指导教师
?2013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2012-2013学年学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2017年1月,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工会工作者
?2017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最佳教案奖
?2017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2017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本科生招生先进个人
?2017年11月,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校级一等奖(其他获奖者)
?2017年12月,2015级本科生读史读经典项目优秀研读导师
?2018年8月,《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度十佳论文
?2019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2019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
?201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学术成果 著作:
[5]. 王克,基于CGE的技术变化模拟及其在气候政策分析中的应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
[4]. 王克,邹骥等. 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5年5月.
[3]. 邹骥,王克,傅莎,崔学勤等,2010.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9/10: 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委托编写。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 Zou Ji, Wang Ke, Fu Sha, et al. 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9/10: China and a Sustainable Future,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 Society. Commissioned by UNDP China.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10.
[1]. 邹骥,王克,傅莎等,2009. 环境有益技术开发与转让国际合作创新机制研究.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中英文.
学术论文
[31]. Junling LIU, Xirui CHEN, Haiwei ZHOU, Ke WANG*, etc. A Practical Methodology to Evaluate Internationally Consistent Energy Data for China’s Transport Sector, Journal of Clean Production, 239 (2019), 118030.
[30]. Junling, LIU, Ke WANG*, Ji ZOU*, Ying Kong. The implications of coal consumption in the power sector for China’s CO2 peaking target. Applied Energy, 253 (2019), 113518.
[29]. Wang Ke, Wang Can, Chen Jining,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impact of different Chinese climate policy options based on a CGE model incorporating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Energy Policy, 37 (2009) 2930–2940.
[28]. 刘俊伶, 夏侯沁蕊, 王克*, 邹骥, 孔英, 中国工业部门中长期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中国软科学,2019.(已接收)
[27]. 刘俊伶, 王克*, 夏侯沁蕊, 刘芳名, 邹骥, 孔英, 城镇化背景下中国长期低碳转型路径研究.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已接收)
[26]. 刘俊伶, 项启昕, 王克*, 邹骥, 孔英, 中国建筑部门中长期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资源科学, 2019,41(3):509-520.
[25]. 刘俊伶, 孙一赫, 王克*, 邹骥*, 孔英, 中国交通部门中长期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14(5).
[24]. 张小丽, 刘俊伶, 王克*, 崔学勤, 邹骥, 中国电力部门中长期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4):68-77.
[23]. 崔学勤, 王克*, 傅莎等. 2℃和1.5℃目标下全球碳预算及排放路径.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11): 4353-4362.
[22]. Yiying C, Harry. F L, Ke W*, et al. Synergy between Virtual Local Air Pollutants and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Embodied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7, 8(6): 571-583.
[21]. 王克,夏侯沁蕊. 《巴黎协定》后全球气候谈判进展与展望. 环境经济研究, 2017, 2(4): 141-156.
[20]. 崔学勤, 王克*, 邹骥. 美欧中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力度和公平性评估.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12): 3831-3840.
[19]. 崔学勤, 王克*, 邹骥. 2℃和1.5℃目标对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和长期排放路径的影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12): 1-7.
[18]. Liu Junling, Wang Ke* and Zou Ji. The Net Flow of Carbon Emissions Embodied in Trade of China.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5年5月.
[17]. 刘俊伶, 王克*, 邹骥. 全球贸易隐含碳变化及其影响分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5年1月.
[16]. 刘俊伶, 王克*, 邹骥. 中国贸易隐含碳净出口的流向及原因分析. 资源科学, 2014(05): 979-987.
[15]. 王克,姚幸颖,刘琦媛. 基于Theil指数KAYA分解的中国碳排放差异性分析. 环境保护科学,2014年10月.
[14]. 刘俊伶,王克*,邹骥. 基于MRIO模型的全球贸易内涵碳流向分析. 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6月.
[13]. 刘俊伶,王克*. 基于海关商品HS四位编码的中国贸易内涵碳计算. 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2月.
[12]. 崔学勤, 王克*, 邹骥. 中国风机制造技术转移模式与技术进步效果评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03): 64-70.
[11]. 张晶晶,王克*,邹骥. 论CDM对中国风电发展的影响,可再生能源,2011年4月.
[10]. 王克,邹骥,崔学勤,刘俊伶. 国际气候谈判技术转让议题进展评述,国际展望,2013年7月.
[9]. 邹骥, 王克, 傅莎. 从哥本哈根到墨西哥城:国际气候谈判评价与反思,环境经济,2010年.
[8]. 王诗乐, 陈敏鹏, 王克, 邹骥. 中国电力行业低碳政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分析,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2010年12月.
[7]. Yuanchun Zhou, Bing Zhang, Ji Zou, Jun Bi, Ke Wang, Joint R&D in low-carb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wind-turbin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nergy Policy, 2012. 46: p. 100--108.
[6]. Zhou Y, Li H, Wang K, et al. China’s energy-water nexus: Spillover effects of energy and water policy[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16, 40:92-100.
[5]. Zhou Y, Ma M, Kong F, Wang K, et al. Capturing the co-benefits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 — A perspective from the water-energy nexus[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2018, 132:93-101.
[4]. 周元春,邹骥,王克. 低碳技术如何迈过知识产权门槛? 环境保护,2010年1月.
[3]. 邹骥,傅莎,王克.中国实现碳强度削减目标的成本. 环境保护,2009年12月.
[2]. 曾贤刚,王克,程磊磊,孙发平,三江源区生态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价,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6月.
[1]. 耿妍丽, 邹骥, 许光清,王克. 能源技术的学习曲线研究,环境保护,2009年4月.
部分会议论文:
[11]. 第38届国际能源研讨会(The 38th International Energy Workshop),法国巴黎,参会发言,文章主题“The Implications of Coal Consumption in the Power Sector for China’s CO2 Peaking Target”.2019年6月3日-6月5日
[10].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能源经济》专刊进展”研讨会,北京,口头汇报,文章主题“The Pathway Toward and Economic Impact of CO2 peaking in China: A Sectoral Perspective”. 2019年1月18日
[9]. 2018年中国能源模型论坛会议(China Energy Modeling Forum),北京,参会发言,文章主题“Study on China’s Mid-to-Long Term Low Carb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arget and Roadmap ”. 2018年9月28日-9月29日
[8]. 2018年北京能源国际会议(Beijing Energy Conference 2018),北京,参会发言,文章主题“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Future Energy Demand and Low Carbon Roadmap”. 2018年9月13日-9月14日
[7]. 2018年世界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家大会(World Congress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Economists 2018),瑞典哥德堡,参会发言,文章主题“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roadmap of China’s Mid-Century Low Carbon Strategy”. 2018年6月25日-6月
[6]. 第37届国际能源研讨会(The 37th International Energy Workshop),瑞典哥德堡,口头报告,文章主题“Carbon budgets and long-term emission pathways of China”. 2018年6月19日-21日.
[5]. 第6届世界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大会(The 6th WCERE),瑞典哥德堡,口头报告,文章主题“An integrated and transparent tool to assess the fairness and ambition of climate pledges”. 2018年6月25日-29日.
[4]. 第35届国际能源研讨会(The 35th International Energy Workshop),爱尔兰科克,口头报告,文章主题“Assessing the fairness and ambition of INDCs of US, EU, China and India”. 2016年6月1日-3日.
[3]. 第34届国际能源研讨会(The 34th International Energy Workshop),阿联酋阿布扎比,口头报告,文章主题“Sharing the pie of future emissions -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multi equity principle approaches”. 2015年6月3日-5日.
[2]. 第四届东亚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年会(The 4th Congress of EAAERE ),韩国釜山,口头报告,文章主题“Trend and driving forces of CO2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 sector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1”. 2014年2月12日-2月14日.
[1]. 第11届综合评估模型联盟年会(The 11th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ing Consortium),西班牙塞维利亚,待参会发言,文章主题“Study on China’s Mid-to-Long Term Low Carb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arget and Roadmap”. 2018年11月13日-11月15日
部分媒体文章及其他研究报告
[11]. 王克,中国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8月19日
[10]. 王克,雷红鹏等,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规划读本,中国人民大学与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编写的研究报告,2014年12月
http://www.wri.org.cn/node/41202
[9]. Wang Ke, Building a New Type of Major Power Relationship Through Climate Cooperation Will Require New Thinking from the United States, Exploring the Frontiers of U.S.-China Strategic Cooperation: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November, 2014
https://cdn.americanprogress.org/wp-content/uploads/2014/11/ChinaReport-Energy-FINAL.pdf.
[8]. Wang Ke, Powering up for the future, China Daily, April 13, 2011
http://www.china.org.cn/opinion/2011-04/13/content_**.htm
[7]. 王克,两大阵营分化仍是基本格局,中国科学报,2014年12月23日
[6]. 王克,多哈大门通向何方,中国科学报,2012年12月13日
[5]. 王克,IPCC报告警示全球温升,中国峰值目标更加紧迫,中外对话,2014年5月15日
https://www.chinadialogue.net/blog/6975-China-can-no-longer-hide-away-at-climate-negotiations/ch
[4]. 王克,IPCC: 人类因素系气候变化主因,能源评论,2013年11月
[3]. 王克,福岛核事故:有限的多米诺效应,财经,2011年4月
[2]. 王克,长效机制须引入经济手段,财经,2011年9月
[1]. 王克,气候谈判,中国角色转变之后,《能源评论》杂志主编“能源热点透视2012”,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年12月












相关话题/中国人民大学 环境学院